结肠癌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内脏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中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癌食管癌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

结肠的解剖位置示意图

  

目录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结肠癌的确切发病原因和机理,同其它肿瘤一样,仍然不完全清楚。

中国和日本人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但移 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可见到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第二代基本接近美国人的发病率。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癌的发病和 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胆蒽等致癌物质,固醇环 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质。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已是结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慢性大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癌变。

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据一般资料统计,有结肠息肉的患者,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

近几年来,有报告结肠癌阳性家族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易患结肠癌的人群

慢性大肠炎症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癌变。有结肠息肉患者的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有结肠癌家族病史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病理

一、大肠癌的大体分型

1、早期大肠癌 癌肿限于大肠粘膜层粘膜下层者称早期大肠癌,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但其中癌肿浸润至粘膜下层者,有5%~10%病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根据肉眼观察早期大肠癌分为3型。

(1)息肉隆起型:外观可见有局部隆起的粘膜,有蒂或亚蒂或呈现广基3种情况。此型多为粘膜内

Bklwj.jpg

(2)扁平隆起型:粘膜略厚,近乎正常,表面不突起,或轻微隆起,似硬币样。

(3)扁平隆起伴溃疡;如小盘状,边缘隆起而中心凹陷。仅见于粘膜下层癌。

2、晚期大肠癌 系指癌组织侵犯在粘膜层以下,直至浆膜层者。肉眼观察分为3类。

(1)肿块型: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球状或半球状,表现有多数小溃疡,易出血。此型浸润性小,淋巴转移发生较迟,预后较好。

(2)溃疡型:初起为扁平状肿块,以后中央部坏死,形成大溃疡,边缘外翻呈蝶形,表面易出血、感染

(3)浸润型:癌组织主要沿肠壁浸润生长,有明显纤维组织反应,引起肠管狭窄和肠梗阻,淋巴转移较早,预后较差。

二、大肠癌的组织学分型

一般分为腺癌粘液癌未分化癌

1、腺癌 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腺泡状。根据其分化程度,按Broder法分为Ⅰ~Ⅳ级,即低度恶性(高分化)、中等恶性(中分化)、高度恶性(低分化)和未分化癌。本型较多见。

2、粘液癌 癌细胞分泌较多粘液,粘液可在细胞外间质中或集聚在细胞内将核挤向边缘,细胞内粘液多者预后差。

3、未分化癌 癌细胞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呈不整齐的片状排列,浸润明显,易侵入小血管淋巴管,预后差。   

临床表现

结肠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其中位数年龄为45岁,约有5%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结肠癌的临床表现随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类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病灶的不断增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结肠癌的常见症状,诸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粘液、腹痛腹泻便秘肠梗阻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  

不同病程中的症状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癌肿部位区分结肠癌症状

1、左侧结肠癌 由于乙状结肠腔最狭小,而且左半结肠的粪便已成固体,因此左侧结肠癌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肠梗阻或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腹鸣较明显。癌肿溃破可使大便表面粘附血液和粘液,有时便鲜血。早期常易误诊为单纯性便秘。

2、右半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右上腹不适、大便不规则、腹痛及腹部肿块,病情逐渐发展,出现进行性贫血、消瘦、发热等,常易误诊为结肠炎肠结核、慢性阑尾炎、克罗恩病胆囊炎等。

3、直肠癌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清感觉。粪便变细,并带有血液及粘液。如癌肿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晚期可出现肠梗阻。癌肿可累及膀胱前列腺女性生殖器而出现血尿尿频排尿不畅

4、肛门癌 主要表现为便血及排便时疼痛。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可引起大便失禁。  

结肠癌的转移

1、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资料又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 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 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 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 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 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 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临床诊断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也易漏诊。故对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现时应提高警惕,考虑有无结肠癌的可能:

①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

②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③粪便变稀,或带有血液和粘液;

④腹部可扪及肿块;

⑤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

有上述可疑现象时,除作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应即进行下列系统检查,以期确定诊断

1、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以资鉴别。

2、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3、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 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2)钡剂灌肠检查 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4、癌胚抗原(cea)试验 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对结肠癌的大规模人群防治普查尚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唯有遇见上述结肠癌可疑征象时,及时选用合适的检查方法,早期作出诊断,特别是遇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务必进一步追究其原因。

结肠癌主要为腺癌,其余为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可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可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由腺瘤息肉癌变者,发病年龄较轻。  

鉴别诊断

1、结肠良性肿物 病程较长,症状较轻,X线表现为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未受累的结肠袋完整。

Bklwk.jpg


2、结肠炎性疾患(包括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 肠道炎症性病变病史方面各有其特点,大便镜检都可能有其特殊发现,如虫卵、吞噬细胞等,痢疾可培养出致病菌。X线检查病变受累肠管较长,而癌肿一般很少超过10公分。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3、其它 结肠痉挛: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为可复性阑尾脓肿;有腹部包块,但X线检查包块位盲肠外,病人有阑尾炎病史。

治疗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6位。近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其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50%左右。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公认的治疗结肠癌的方法是以手术为主、并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它支持治疗的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

结肠癌的治疗首先强调手术切除,并注重联合术前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手术原则

(1)尽量根治;

(2)尽量保护盆腔植物神经,保存患者的性功能排尿功能和排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术前准备

除常规的术前准备外,结肠手术必须要做好肠道准备包括①清洁肠道:手术前二天进少渣或无渣饮食;术前1~2天服缓泻剂,若有便秘或不全肠梗阻者酌情提前几天用药;清洁灌肠,根据有无排便困难可于术前一日或数日进行。②肠道消毒:杀灭肠道内致病菌,尤其是常见的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等,以及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其药物前者主要是应用甲硝唑灭滴灵),后者可用磺胺类药物新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肠道准备充分,可减少术中污染,减少感染有利愈合。

国内外一些医院有采取全肠道灌洗方法作肠道准备,方法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制的灌洗液(含一定浓度的电解质及肠道消毒剂,保持一定的渗压),用量4~8升,蹲坐于排便装置上。可同时达肠道清洁和消毒的目的。

手术方法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切除范围:回肠末端15~20公分、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的右半,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肝曲的癌肿尚需切除横结肠大部及胃网膜右动脉组的淋巴结。切除后作回、结肠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缝闭结肠断端)。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保留结肠中动脉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切除结肠中动脉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

(2)左半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切除范围: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切除后结肠与结肠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

左半结肠癌切除术

(3)横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横结肠癌肿。切除范围:横结肠及其肝曲、脾曲。切除后作升、降结肠端端吻合。若吻合张力过大,可加做右半结肠切除,作回、结肠吻合

(4)乙状结肠癌肿的根治切除 根据癌肿的具体部位,除切除乙状结肠外,或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作结肠结肠或结肠直肠吻合。

乙状结肠癌切除术

(5)伴有肠梗阻病人的手术原则 术前作肠道准备后如肠内容物明显减少,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但术中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如肠道充盈,病人情况差,可先作肿瘤近侧的结肠造口术,待病人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

(6)不能作根治术的手术原则 肿瘤局部侵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若肠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肿瘤远侧与近侧的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如果有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状。

术中注意事项

(1)开腹后探查肿瘤时宜轻,勿挤压。

(2)切除时首先阻断肿瘤系膜根部血管,防止挤压血行转移。并由系膜根向肠管游离。

(3)在拟切断肠管处用布带阻断肠管,减少癌细胞肠管内种植转移。有人主张在阻断肠管内注入抗癌药物,常用5-氟脲嘧啶30毫克/每公斤体重,加生理盐水50毫升稀释,保留30分钟后分离肠管。

(4)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能切除时尽量一并切除。

(5)关腹前要充分的冲洗腹腔,减少癌细胞种植与腹腔感染。  

手术并发症

1.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左半结肠和直肠一期手术的发生率较高。传统的手法操作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一10%。使用吻合器技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约为2.5%一6。6%。分析发生原因如下:

(1)术前准备不充分。国内文献报道急诊情况下结肠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4、1%。

(2)患者营养不良。结直肠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并且中晚期病例多见。

(3)手术操作失误。良好的血运是保证吻合口正常愈合的重要因素,术中过多游离肠管断端肠系膜或过多地切除结肠吻合口周围的脂肪组织,损伤结肠系膜血管,使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过大,缝合不够严密等均可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为了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应做到以下三点:

(1)严格掌握结直肠一期手术的指征,特别是急性肠梗阻的病例;

(2)手术操作注意吻合口的血远、张力。术中肠腔的清洁和吻合口符合上空、口正、下通条件;

(3)吻合口漏一经诊断,应积极行肠造瘘术或Hartmann术,同时给予有效引流外科营养和抗感染治疗。

2.前出血 骶前出血是直肠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它常是致命性的。主要原因是分离直肠后壁时损伤骶前静脉丛。由于骶前静脉丛呈网状,固定于骶骨前,且与骶骨小孔内的椎静脉有交通,一旦出血点缩入骶骨小孔,很难止血。为了防止骶前出血的发生,游离直肠后壁要注意进入正确的间隙。处理出血的方法可使用钢钉钉入法。如实在难以止血,可用纱布卷填塞压迫止血,效果满意。切忌盲目缝扎。

3.其他并发症 在结直肠手术并发症中,还有输尿管损伤、造口坏死及腹内疝等。这些并发症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关系。大肠癌的手术方法比较成熟,而每一种手术均有其重要步骤。只要抓住这些要点,大多手术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术后护理

一、手术后早期睡眠宜采取侧卧位,使人工肛门的一侧在上,这样可避免粪便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人工肛门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并涂以凡士林软膏,以保护皮肤。定时用手指带上指套扩张人工肛门,当大便变细时,扩张更为需要。
二、若病人有消瘦、骶骨部疼痛、会阴部硬块、腹块、腹水、肝脏肿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早期发现转移等情况。
三、应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有几天没有大便,可服用导泻药或到医院进行人工肛门灌肠,为防止腹泻,要注意饮食卫生,并少吃纤维素类食品或生冷、油腻的食物。
四、因手术而作肛门再造的病人,由于人工肛门没有括约肌,而且浑身上下都有异常的味道,病人常常产生思想负担,因此要多解释和鼓励,并帮助和指 导病人作好人工肛门护理。要让病人明白肛门再造仅仅是吧肛门从会阴部转移到了腹部而已,并没有人用异样的目光看这件事,他自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排便,自 己和正常人没有任何差别。或者让他知道只有患者自己知道肛门在腹部,没有人能发现这个秘密。

化疗

结肠癌约半数患者在术后出现转移和复发,除部分早期患者外,晚期和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均需接受化疗。化疗在结肠癌综合治疗中是除外科治疗后又一重要治疗措施。

1.全身静脉联合化疗方案 结肠癌化疗方案主要以5-FU为基础,四氢叶酸(LV)作为调节剂可增强效应剂5-FU的疗效。

(1)5-FU/LV 方案 5-FU/LV联合用药其疗效已被多数研究所证实,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标准疗法

LV:200mg/ m2,第一天至第五天;

5-FU:500mg/ m2,第一天至第五天;

(2)FOLFOX4方案 是治疗晚期结肠癌最为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同时是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最好选择。

奥沙利铂:150mg/m2,第一天;

LV:200mg/ m2,第一天至第五天;

5-FU:500mg/ m2,第一天至第五天;

全身静脉化疗可用于术前、术中和术后:(1)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其目的是防止远处转移,缩小瘤体,利于切除。但是由于时间短,不同肿瘤患者的化疗敏感性不同,因此手术后仍需给予辅助化疗。(2)术后化疗,主要采用以5-FU/LV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连用5天,1个月后重复,至少6个周期),这已成为Ⅲ期结肠癌术后标准疗法。

2.口服化疗 结肠癌口服化疗药主要指氟嘧啶前体药物,吸收后通过1次或多次代谢转变成5-氟尿嘧啶,发挥抗癌作用。口服化疗在临床应用中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可门诊治疗,宜于老年肿瘤患者和家庭化疗,成为结肠癌辅助治疗的一个趋势。近年来结肠癌治疗过程中引入了低剂量长时间维持化疗的肿瘤休眠疗法,口服化疗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放疗

虽然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单纯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较高,大多数局部复发发生在盆腔内,因此肿瘤侵入直肠周围软组织是手术无法彻底切除的。因此盆腔放疗是清除这些癌细胞沉积的唯一可供选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结肠癌病人对术前及术后放疗均无显效。放射治疗仅适用于结肠癌病人的术中放疗

(一)结肠癌的放疗方案

1.根治性放疗:通过放疗彻底杀灭肿瘤细胞仅适用于少数早期病人及细胞类型特殊敏感的病人。

2.对症性放疗:以减轻症状为目的。适用于止痛、止血、减少分泌物、缩小肿瘤、控制肿瘤等姑息性治疗。

3.放疗、手术综合治疗,有计划的综合应用手术与放疗两种治疗手段。

(二)结肠癌放疗的方式

1.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具有下列优点,①癌细胞的活性减弱,使手术时播散或残留的癌细胞不易存活。②对巨大而固定,估计切除有困难的癌肿,术前放疗可使瘤体缩小,从而提高切除率。③放射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血供或供氧减少时,术前癌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较术后高。

术前放疗应严格掌握剂量,以中等剂量(3500~4500cGY)为宜,既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又能提高手术疗效。

2.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具有下列优点:①根据手术发现,在切除原发肿瘤后,对可能残留肿瘤的部位进行标记、定位,从而使照射部位可能更精确,照射具有选择性,效果更佳。②原发肿瘤切除后,肿瘤负荷显著减少,有利于提高残留癌对放射线的效应。

3.术中放疗:术中对疑有残留癌处和不能彻底切除处,用β线进行一次大剂量照射。

(三)结肠癌的放疗禁忌症

1.严重消瘦、贫血者。

2.经治疗不能缓解的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3.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者。

4.局部已不能忍受再次放疗者。

5.白细胞数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血红蛋白低于80g/L,一般暂停放疗。

(四)放疗的并发症

1.术前放疗患者的会阴部切口愈合稍延缓。

2.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3.单纯性肛门炎(1%~2%),局部会阴疤痕,愈合不良或硬化伴疼痛(2%),小肠不完全梗阻(1%)。

4.小便失禁(0.5%~1%),小膀胱症和血尿(1.5%)等。

5.全血细胞减少

(五)放疗的辅助治疗

1.对恶心呕吐者,酌予胃复安等药物治疗,顽固性呕吐者给枢复宁治疗。

2.对白细胞数下降者,给提高白细胞药物。如维生素B4利血生升白胺等。

3.华蟾素口服液10-20ml/次 一日三次,此为中成药,具有减轻放疗反应、保护肝肾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食欲、升高白细胞等作用。

4.对皮肤反应者,一度反应时会阴部用滑石粉涂扑,二度反应时用龙胆紫液外涂或肤轻松软膏外涂。<b />  

中医药治疗

中药能调节机体免疫力,使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增强,与化疗有协同增效与减毒作用,特别对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造血机能抑制等有保护作用,故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也日益受到重视。对结肠癌术后患者,中医一般采用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治法,根据辨证结果,还可结合通络散结法,具体用药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病期、不同体质、不同证型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预后

结肠癌术后较好,根治术后至少活5年以上可达50%以上,若为早期病人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

结肠癌手术以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和复查并且作好康复措施,具体治疗后的存活时间还是同个人的身体体质,以及康复环境以及手术后的放化疗有关系.


术后保健

有的结肠癌患者,稍有轻微腹痛就放弃运动,怕影响伤口愈合。结肠癌患者活动时感觉有痛感是正常的,随着运动持续,疼痛会逐渐消失。因此,手术后应根据自身情况及早下床活动。一般出院三周的患者,可以进行散步、仰卧起坐等运动。适当运动还可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促使身体的毒素尽快排出。相反,不运动很容易导致肠道粘连或肠梗阻等病症,不利于康复。

另外,手术后患者要多晒太阳,以促进体内维生素的合成。化疗药物易使结肠癌患者维生素摄入不足,虽然从饮食中可以摄入部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但如果不常晒太阳,身体摄入的维生素不能合成,易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甚至会破坏身体的凝血系统。  

预防

一、专家指出,结肠癌的预防要从饮食习惯开始。每天应摄食高纤维素食物,例如冬菇、木耳、紫菜荞麦、红薯、黄豆、青豆、玉米和各种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粘膜的接触时间。
二、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
三、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防治血吸虫病。
四、防治结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对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病,须及早切除病灶。积极治疗慢性结肠炎
五、给有结肠、直肠癌家族史和有高度结肠、直肠癌发病趋势的人口服钙剂,可使癌症发病率下降。化学预防目前应用最多的药物是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以及4-hpr,也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预防息肉形成。
六、做好身体锻炼,最好每天有30分钟活动身体。研究发现,工作时活动量大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比坐着办公的人低40%到50%。由于在绝大部 分时间里结肠内存有粪便,大活动量有助于粪便快速通过结肠。粪便里有致癌物,它在结肠里停留的时间越长,致癌物接触肠内壁的机会就越多,患结肠癌的可能性 就越大。增加活动量可以减少肠内类激素含量,从而减少患结肠癌的可能性。所以结肠癌的预防还需要每天坚持活动30分钟。


相关知识

油烟致癌 “煮”菜最安全

为预防癌症,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建议,在烹饪过程中应尽量保证厨房通风,尽可能避免煎、炒、炸等使用高温食用油的烹饪方式,多用蒸、煮等方式。

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的权威刊物《环境监测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说,食用油加热到可以炒或炸的温度后会释放出多种可能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人们如果经常接触这些物质,会增加肺癌、乳腺癌膀胱癌的发病概率.

研究人员对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三国的传统烹饪方法进行了比较.他们认为,马来西亚厨师喜欢炸,这需要把大量油加热到很高温度,因此释放出的有害物质比只用少量油炒菜的中国菜更多.而印度菜大多靠炖和煮,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就比中国菜和马来西亚菜少得多。

研究人员警告说,经常在烹饪过程中接触油烟将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在亚洲三国菜系的比较中,重视“炒”的中国菜比喜欢“炸”的马来西亚菜在烹饪过程中释放出的有害物质更少,而以“煮”为主的印度菜则最为安全。

结肠癌提示结肠癌手术后容易复发,为了防止复发,西医一般要放疗化疗,由于放疗化疗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重复放化疗,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转移,建议在西医治疗的时候,及时采取中医手段,针对患者体质,采取免疫治疗,和西医营养支持治疗。

'结肠癌'术后大出血

解剖学上分析,不论是哪种结肠手术,其供血动脉术中暴露清楚,均可以做到直视下操作。因此结肠癌手术后,一般较少发生大出血。但左侧脾曲结肠癌手术中,如脾结肠韧带较短,可能会误伤脾脏导致出血。或者肿瘤侵犯至粘膜外与脾下极粘连,分离脾脏周围时导致出血。

另外结肠血管结扎不确实,或者电刀烧灼直径大于3mm的血管后血痂脱落也可能导致大出血的出现。因此术中强调结扎确实,操作规范仔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本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应放置引流管观察引流量,如引流量较多,或者术后早期出现休克等临床症状时应警惕大出血的可能。处理上一般可先保守观察,积极进行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如出血量持续增加或者休克症状不能改善,则需再次探查止血。腹腔引流管是观察有无腹腔出血的重要渠道,要妥善保护,防止脱落。

结肠癌手术后容易复发,为了防止复发,西医一般要放疗化疗,由于放疗化疗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重复放化疗,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转移,建议在西医治疗的时候,及时采取中医手段,针对患者体质,采取免疫治疗,和西医营养支持治疗。

结肠癌放疗后的食谱

放射线治疗虽然能消减癌细胞,但由于放射线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同时产生生物效应和破坏作用,可使正常组织也引起一定的损害,主要为皮肤与粘膜、神经、消化及造血系统副反应

癌症放疗后多伤阴耗津,出现头晕烦躁失眠、口苦、渴饮,舌红苔黄或光剥,脉细数等症状。可选服燕窝等清肺养胃,滋润生津之品

相关统计 

结肠恶变是常见的恶性恶变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世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结肠恶变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居内脏种瘤前二位,但在亚、非、拉美等地发病率则很低。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低于胃恶变,食管恶变、肺恶变等常见恶性恶变。

近年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各趋势。中国和日本人的大肠恶变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但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可见到大肠恶变发病率上升,第二代基本接近美国人的发病率。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结肠恶变的发病和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方式有关。

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不足是主要发病原因。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 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胆蒽等致恶变物质,固醇环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恶变物质。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恶变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已是结肠恶变的发病因素之一。

慢性大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恶变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恶变;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可引起恶变变。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恶变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恶变变。 这个观点一直在争论, 据浙江省嘉善县血吸虫病日渐控制,新发病例明显减少,晚期病人趋于消失,而结肠恶变的发病率仍很高。

据一般资料统计有结肠息肉的患者,结肠恶变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 性肠息肉瘤,恶变变的发生率更高。 近几年来,有报告结肠恶变阳性家族者,其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四倍,说明遗传因素可能参与结肠恶变的发病。

补钙食品可预防肠癌

补钙不仅能改善骨质疏松,还能预防肠癌发生。此结论可不是空穴来风,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曾对结肠癌、直肠癌高危人群调查发现,有意识通过膳食补钙2~3个月,肠道细胞分裂速度减慢,降低肠癌发生。

对此,专家指出,钙质可吸收和结合肠道中脂肪酸、胆汁酸等致癌物;钙质还会影响细胞生化反应,调控细胞生长,从而起到预防肠道肿瘤的作用。而且,有研究证实,每天从饮食中摄取超过412毫克钙质,从补钙产品中摄取至少800毫克钙质的女性,患直肠癌风险降低46%。因此,可以说适量补钙,在一定程度上可抵御直肠癌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适量补钙虽能降低肠道肿瘤发生,但并不是说缺钙的人就容易得肠癌,大家更不能盲目补钙。专家指出,正常人每天钙摄入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而且建议通过食物补钙,其中牛奶和奶制品含钙量较高,且容易吸收,牛奶含钙量一般约为1毫克/毫升,每天喝一瓶奶(约250毫升),即可获得约250毫克钙。

其他含钙量高的食物有虾米、海带、黑芝麻、花生,以及豆类和豆制品等。只有食物摄入钙不足时,才需通过药物补充,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如,一些富含植酸、草酸的蔬菜(苋菜菠菜等)就不利于钙质吸收;而摄入维生素D、多种氨基酸等食物,则可促进钙质吸收,用前最好咨询医生。  

便秘可能会引起结肠恶变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也是诱发脑出血心脏病发作以及肺大泡等肺部急症的罪魁祸首之一。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便秘可能引起结肠恶变。美国科学家埃里克雅各布斯博士和埃米莉怀特博士在最近一期《流行病学》月刊上报告这一结果。他们对424名结肠恶变患者和414名非结肠恶变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便秘者的结肠恶变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他们认为,经常性便秘可能是中老年人患结肠恶变的主要因素。原因是由于便秘使排泄物在结肠内停留的时间长,结肠过多地吸收排泄物中的致恶变物质。因此,防止便秘既可以减少脑出血等急症的发生,也可预防结肠恶变。具体措施包括: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作息,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吃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少吃肉类。

3、定时参加体育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4、避免进食有便秘作用的食物如番石榴、隔夜茶等,而适当进食有通便作用的食物如香蕉、红薯等。

5、停用有便秘副作用的药物如氢氧化铝碳酸钙以及吗啡类药物等。

6、出现便秘应及时治疗,如服用果导片,使用开塞露,自己进行低压灌肠等。  

参看

关于“结肠癌”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