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粟粒性狼疮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疾病名称面部粟粒性狼疮

英文名称:upus Miliaris Faciei;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毛囊性粟粒性狼疮;粟粒性狼疮样结核病;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病

药物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  

目录

基本概述

面部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Faciei)又称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毛囊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follicularis)、粟粒性狼疮样结核病(tuberculosis lupusa miliaris)或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病(tuberculosis miliaris disseminata faciei)。为颜面部散在的圆形的不破溃的丘疹,愈后留有萎缩疤痕。  

诊断方法

根据损害为对称性发生于面部的红色结节,用玻片按压呈苹果酱色。结节消退,留有萎缩性凹陷疤痕,无任何自觉症状,结合病理学改变即可诊断  

治疗措施

本病部分自然痊愈。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使症状减轻。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治疗通常无效。  

病因学

过去认为本病是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性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组织学改变虽然是典型的结核结构,但是患者的一般健康良好,大多数病人常不伴有其他结核。病损中也不能找到结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常呈阴性,抗结核治疗大多无效。因此认为本病与结核无关。

近年有人认为本病是丘疹样酒渣鼻的一种特殊类型。有些学者发现本病患者细胞免疫发生异常。  

病理改变

表皮可见棘细胞空泡变性,基底细胞色素增加。真皮中、下部有典型的结核结构。周围是上皮样细胞巨细胞,中央是干酪样坏死浸润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变性或消失,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  

临床表现

本病好于成年人面部,特别是眼睑、鼻附近及口腔周围和颊部。少数病例皮损可对称发生于耳朵、颈部、肩胛部及四肢。损害为直径2~3cm大小的圆形丘疹或结节,淡红色或红褐色,呈半透明状。用玻状按压时,呈苹果酱色。结节表面光滑,部分结节顶端可见针头大小的小脓疱,或结成鱼屑皮。

结节分批出现,数目不定,可达数十个或数百个,独立散在,相邻的两、三个结节可以互相融合。特别是在下眼睑处,往往数个结节相互融合成堤状。无任何自觉症状。

病程慢性。数月或数年后,结节渐渐消退,遗留与结节同等大小的萎缩性疤痕。  

鉴别诊断

1.酒渣鼻 面部除红丘疹外,鼻尖及颊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毛囊口常扩大。晚期鼻赘形成,常伴皮脂溢出

2.寻常座疮 皮损多种,面部除有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外,常有黑头粉刺。面部皮脂分泌旺盛。

3.丘疹状坏死性结核疹 皮损发生除面部外,四肢及躯干部也有发生,为对称性坏死性丘疹。

4.皮脂腺瘤 发生于面中央部位的散在的带黄色的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或结节无自觉症状,常伴有智力迟钝癫痫

关于“面部粟粒性狼疮”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