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丹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77f.jpg

类丹毒erysipeloid

类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此菌可引起猪等动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也可传染给人。损害为边界清楚的局限性肿胀,红或紫红色,边际稍隆起,中间稍下陷,向周边发展,可伴低热。偶有水疱、坏死,局部灼痛或痒感,伴淋巴结肿大。全身型少见,败血症更少见,可致死亡。与接触鱼、肉并有小外伤感染有关,潜伏期1~5天。治疗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其他抗生素。  

急性传染病

类丹毒是流行于动物,尤其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乳酸杆菌科,易使猪受染引起猪丹毒。健康猪和牛、羊、鸡、鱼、虾等都可成为带菌者,兽医、家畜饲养者、鱼虾水产经营者、屠宰工人、炊事员及家庭主妇等均可因手部外伤后接触带菌鱼、肉或被鱼刺等刺伤而受染。人被传染后,可发生类似丹毒的损害,属中医丹毒的范畴。  

病原及症状

本病的病原是猪红斑丹毒丝菌,或称猪丹毒杆菌,多存在于病畜生肉上(特别是病猪或病鱼)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从事肉类或罐头加工的工人以及渔业工作者。

潜伏期为1~3天。初起时患处疼痛,可有轻微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数日以后皮疹出现。通常发生于手部,表现为一个疼痛的红点,逐渐扩大,成为一片边界清楚的紫红色斑状肿块,边缘部分稍高起,不化脓,也不破溃,可有水疱。自觉瘙痒或刺痛,手指如被波及,常因肿胀及按痛不能自由屈伸。

本病损害多较局限,少数病人有弥漫或泛发的皮疹,为边界清楚的紫红斑,中央部分逐渐消退,成为环形、回形或奇形怪状的损害,可以远离病菌进入皮肤的部位。病人有发热及关节炎症状。

大多数患者经3周自然痊愈,有些病人在皮疹消退后不久,在原处或附近未患病处又发生皮疹。

本病与丹毒皮损有时相似,但丹毒为鲜红色斑,水肿显著,好发于小腿及颜面,全身症状明显。类丹毒皮损多呈紫红色,好发于手指及手足背,全身症状较轻,有职业接触史,有条件者做患部组织培养猪红斑丹毒丝菌阳性。

一般分为局限型、全身型及败血症型三种类型:

①局限型类丹毒。较常见,好发于手部。感染后1~2日局部皮肤暗红肿胀,逐渐形成境界清楚的紫红色斑,中央部分消退,边缘隆起向周边扩展,偶有水疱和坏死,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灼痛和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不治亦可于数周或数月后自然痊愈。

②全身型。皮损弥漫或泛发,伴发热及关节症状。

③败血症型。皮损更多,全身症状更重,可出现心内膜炎,甚至致死。后两型很少见。 

根据职业特点和手部切伤或刺伤接触感染史,诊断不难,应与丹毒及 蜂窝组织炎鉴别。后两种病发展迅速,损害区色泽鲜红,且有畏寒、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  

治疗

首选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麦迪霉素

皮损局限者治疗以大剂量青霉素肌肉注射,或于病灶周围以青霉素与盐酸普鲁卡因混合作环状封闭。局部禁用水洗。弥漫型或发生败血症者,除用青霉素外,可内服磺胺类药,或注射免疫血清

接触猪肉及鱼类等水产品时防止刺破及切伤皮肤。做好肉品加工及水产部门的卫生防疫工作均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中医治疗可参照丹毒的治疗。

关于“类丹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