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出血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视网膜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病所共有的病症。临床上一般通称为眼底出血

视网膜出血以毛细血管病变最为常见,主要是毛细血管内膜损坏,渗透性增加,使血液渗出;其次是来自静脉方面的出血,多发生在局部或全身病变,静脉血流迟缓或滞留,血液粘稠度改变,静脉血栓,静脉壁的炎症等;由动脉方面发生的出血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血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或血管栓塞等情况。

中医认为:气温则血活,气塞则血凝,临床上气虚不摄气虚运行迟滞,或气滞血行受阻则容易引起上眼底出血,瘀血阻滞目络,常导致眼前浮云飘移,如旌旗拂摇,视物黑茫不见,反复发作,可出现眼部胀痛等,直至失明

目录

视网膜出血的原因

引起视网膜出血的眼病很多,病因有:

(1)机械性阻塞,如血栓

(2)炎症性疾患或免疫复合物侵犯血管壁,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

(3)全身性血管病和血液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4)视网膜血管异常,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视网膜出血的诊断

P>  眼及眶区CT检查 --

眼及眶区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眼及眶区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CT扫描可提供一种高分辨力、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它以X线为能源而显示人体的层面图像。目前CT已很普及,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眼部病变的CT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优于超声。本文就眼眶病变CT诊断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与诊断有关CT的基础知识,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1. 眼部CT扫描方法

1.横断扫描 患者仰卧检查床上,自眶耳线下方1cm头颅顶侧作连续扫描,直量轴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作薄层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层面。

2.冠状扫描 患者仰卧或俯卧检查台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如作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3.造影增强方法 静脉给予造影剂的方法是在几分钟内将造影剂注射,全量注射完毕后再开始扫描。

4.压颈检查 眶内静脉曲张常规CT扫描时多不显影,或仅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5.视神经和视神经扫描方法

有时为详细观察视神经病变(肿瘤外伤等病变),需要特殊CT检查方法。首先需要1mm薄层面,因为正常视神经约4mm粗,较厚的层面不利于分析。第二要特殊扫描角度,即作与眶耳线呈负15°的扫描线,再令病人眼向上视,这时视神经伸直,且与扫描线平行,CT即可在一个层面上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甚至管内段的全长。

2. 眼部CT扫描层面厚度

常规眼部CT扫描厚度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扫描8个层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内结构。眶内病变体积较大,适合5mm厚度的扫描层面。但遇一些特殊情况或病变需较薄层面厚度扫描,如球内病变、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或估计病变直径小于5mm时,需要3mm或1mm层厚扫描,否则因层面厚,病变小,而只有一个层面显示病变,不利于诊断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遗漏病变的显示。由于薄层断面较少受体积平均影响,从而提高了图像分辨力,显示病变更加清楚。

眼压 --

诊断青光眼的检测方法。

眼底镜检查法 --

眼底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病人取坐位,医生取坐位、立位均可。右手持眼底镜位于病人的右侧进行。

眼底出血宜用眼适度,不要长时间看书报、电视,建议看过40分钟后休息2~3分钟,不要过度兴奋、疲劳、激动或恼怒,保持良好和充足的睡眠。同时还要少吸烟、少饮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禁喝浓茶或咖啡

视网膜出血的鉴别诊断

1.突然眼前一片漆黑,仅见手动或仅有光感。

2.骤然间眼前如有圆的黑影遮住,不随眼转动而漂浮,正中方向注视物体完全不见,两旁物体则模糊可见。

3.突然眼内有如线条状黑影向某一方向直射,进展迅速,且逐渐加多,最后终至遮住眼前,视物一片模糊,无法分辨。

4.骤然眼前出现红光闪闪,逐渐加多,以致红光满目,视物不明。

5.发病先兆,多数有眼胀,眼珠跳动等感觉。

6.多数反复发作,每次发作,亦有以上某些症象,即使积血不退,当继续出血时,还可能有以上的某些感觉。

P>  眼及眶区CT检查 --

眼及眶区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眼及眶区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CT扫描可提供一种高分辨力、切面图像及灰阶眼部图像,它以X线为能源而显示人体的层面图像。目前CT已很普及,从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查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眼部病变的CT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眼内疾病的诊断超声优于CT,而在眼眶病变的诊断中,CT优于超声。本文就眼眶病变CT诊断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与诊断有关CT的基础知识,这对全面分析眼部CT片非常重要。

1. 眼部CT扫描方法

1.横断扫描 患者仰卧检查床上,自眶耳线下方1cm头颅顶侧作连续扫描,直量轴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作薄层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层面。

2.冠状扫描 患者仰卧或俯卧检查台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如作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3.造影增强方法 静脉给予造影剂的方法是在几分钟内将造影剂注射,全量注射完毕后再开始扫描。

4.压颈检查 眶内静脉曲张常规CT扫描时多不显影,或仅显示小部分病变,欲观察病变全部范围可行颈部加压检查。将血压计袋缠于患者颈部,摆好位置,加压至5.33kPa(高于静脉压),再行扫描检查,扫描完毕后立即将气囊放松。

5.视神经和视神经扫描方法

有时为详细观察视神经病变(肿瘤外伤等病变),需要特殊CT检查方法。首先需要1mm薄层面,因为正常视神经约4mm粗,较厚的层面不利于分析。第二要特殊扫描角度,即作与眶耳线呈负15°的扫描线,再令病人眼向上视,这时视神经伸直,且与扫描线平行,CT即可在一个层面上观察视神经眶内段甚至管内段的全长。

2. 眼部CT扫描层面厚度

常规眼部CT扫描厚度为5mm,正常眼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扫描8个层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内结构。眶内病变体积较大,适合5mm厚度的扫描层面。但遇一些特殊情况或病变需较薄层面厚度扫描,如球内病变、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或估计病变直径小于5mm时,需要3mm或1mm层厚扫描,否则因层面厚,病变小,而只有一个层面显示病变,不利于诊断和分析,甚至有可能遗漏病变的显示。由于薄层断面较少受体积平均影响,从而提高了图像分辨力,显示病变更加清楚。

眼压 --

诊断青光眼的检测方法。

眼底镜检查法 --

眼底检查宜在暗室中进行。病人取坐位,医生取坐位、立位均可。右手持眼底镜位于病人的右侧进行。

眼底出血宜用眼适度,不要长时间看书报、电视,建议看过40分钟后休息2~3分钟,不要过度兴奋、疲劳、激动或恼怒,保持良好和充足的睡眠。同时还要少吸烟、少饮酒,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禁喝浓茶或咖啡

视网膜出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由于视网膜出血的原因不同,预后及对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少量出血可以完全吸收,不影响视力,也无其它并发症(如高血压眼底出血、分支静脉阻塞等)。如果出血量多,或反复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内引起玻璃体混浊,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出血等),视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失明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眼底出血 ,特别是周边视网膜出血 ,在早期可能因视力没有任何影响而被忽视 ,因此耽误了治疗。 这种情况多见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眼底出血未波及黄斑区的患者 ,所以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定期检查眼底显得很重要。

参看

关于“视网膜出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给视网膜出血条目的留言

--72.226.52.126 2016年5月6日 (五) 20:56 (CST) 医生说我是视网膜后面出血他说没有办法了,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