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原虫病(protozoiasis),原虫侵入人体所致的人类疾病。如疟疾、锥虫病利什曼氏原虫病等。进入人体的原虫可寄生在腔道、体液内脏组织中,有的则为细胞内寄生。其症状和传播方式因原虫寄生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本病可经口或媒介生物等不同方式传播。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因虫种、寄生部位及寄主免疫状态等而异,通常寄生于组织的原虫比寄生于腔道的危害要大。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为多见。

目录

病原学

主要是人体寄生原虫,也包括一些人兽共患以兽为主要寄主的原虫和极少数自由生活的原虫。原虫种类繁多,与医学有关者就有数十种。原虫属原生动物亚界,是单细胞真核动物,虫体由表膜胞质胞核组成。表膜的功能是保持虫体外形,并与外界物质相隔形成相对独立的生物体,也有调节控制代谢与物质运输的作用。表膜可不断更新,常具有很强的抗原性。胞质由基质原生质)和细胞器内质网、戈尔吉氏复合体、线粒体、纤丝、动基体、副基体等)组成,基质是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细胞器各自行使其不同的生理功能。

致病性原虫在寄主体内外的发育过程繁简不一,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阿米巴滋养体、利什曼氏原虫)和有性生殖疟原虫体内的配子生殖),有的原虫以有性和无性方式相互交替而繁殖,这称为世代交替(隐孢子虫生活史中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均在同一寄主体内进行)。寄生原虫以各种不同的生殖方法完成其生活史,常见有四种类型:①发育过程中只有滋养体期,以二分裂增殖,滋养体既是寄生期、营养期,又是感染期。如阴道毛滴虫。②生活史包括滋养体与包囊两期,滋养体是寄生期,在寄主体内以二分裂法增殖,包囊为感染期。如溶组织内阿米巴。③在经寄主体内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增殖,并可反复循环,最后产生卵囊,由体外传播给中间寄主终寄主,在中间寄主体内以内二芽殖法增殖而形成包囊,此为中间寄主之间相互传播的来源,如弓形虫。④需在吸血昆虫体内进行无性生殖或无性和有性生殖,然后再传播给人,在人体内则进行无性生殖,前者如多氏利什曼氏原虫,后者如疟原虫。

分类

一般根据虫体寄生的部位,将原虫病分为:①肠道原虫感染,如肠阿米巴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蓝布尔氏雅尔氏鞭毛虫病隐孢子虫病等。临床上常有腹痛腹泻,排稀便脓血便,粪便中常可找到滋养体或包囊。②肝脏及胆道原虫感染,如阿米巴肝脓肿等。临床上常有发热、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并有压痛等。③血液及淋巴系统原虫感染,如疟疾、巴贝原虫病等。常可有局部或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贫血发冷、发热等。④神经系统原虫病染,如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非洲锥虫病、脑型疟等。常有发热、头痛颅内压增高癫痫昏迷等。⑤皮肤肌肉原虫感染,如皮肤阿米巴病、皮肤利什曼氏原虫病等。常可出现皮肤红肿溃疡等。⑥肺部原虫感染,如卡氏肺孢子虫病、阿米巴肺脓肿等。常有发热、胸痛咳嗽干咳或咳出脓痰痰中有时可找到虫体。⑦眼部原虫感染,如眼弓形虫病。表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⑧泌尿生殖系原虫感染,如滴虫性阴道炎等。临床上有尿道炎阴道炎的征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原虫所致病变常不局限于一个脏器,而是数脏器同时受累。

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四点。①虫体大量增殖,破坏寄主细胞和组织,并影响其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不终止原虫的繁殖,最终将导致寄主病情的恶化,以至死亡。如多氏利什曼原虫巨噬细胞内繁殖,使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造成肝、脾、淋巴结肿大,人体抵抗力降低,常合并细菌性感染而死亡。②原虫的代谢产物和崩溃的虫体所产生的毒性、溶解和致敏作用。如疟原虫在完成红内期裂体增殖后释放到血流中的物质可成为内源性致热原,刺激体温中枢引起寒热。③感染原虫后寄主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虫体通过抗原变异或其他途径而设法逃避这种免疫力的作用,从而使寄主与虫体保持暂时的平衡。当寄主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时,则可使隐性感染转变为临床发作。此外,在寄主对原虫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同时,也可出现变态反应,引起自身免疫性病理损害。如患疟疾时由于抗原、抗体补体细胞表面上的结合,致使红细胞溶解。原虫病很少引起象蠕虫病那样的嗜酸粒细胞增高及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④原虫的致病作用常与同时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有协同作用。如肠道无病原菌的豚鼠,按种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不侵入肠粘膜,而同时接种细菌时,则发生肠粘膜溃疡。

参看

关于“原虫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