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潜伏期、患者隔离治疗期及接触者观察处理期一览表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病名 潜伏期 患者的隔离治疗期 接触者观察及处理期
常见 最短 最长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10 14 隔离期3~4周(待定) 接触者隔离3周、流行期间来自疫区人员医学观察2周。
脊髓灰质炎 5~14 3 35 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第1周未呼吸道及消化道隔离,第2周以后为消化道隔离。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观察期可用活疫苗进行快速免疫。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 数小时 7 密接接触者医学观察10天。
甲型病毒性肝炎 30 14 45 自发病之日起3周。 密切接触者检疫45天。
乙型病毒性肝炎 60~90 45 160 急性期隔离至HBSAG阴性。恢复期不转阴者按HBSAG携带者处理。 急性肝炎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45天并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幼托机构发现病人后的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转托手续。
麻疹 8~12 6 21 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至退疹时或出疹后5天。 密切接触者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医学观察21天。曾接受被动免疫者医学观察28天。
狂犬病 4~8周 10月 10年 病程中隔离治疗。 被咬伤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应注射免疫血清及狂犬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 10~14 4 21 隔离至体温正常。 接触者不检疫。
细菌性痢疾 1~3 数小时 7 急性期症状消失,粪检阴性后,连续2次粪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7天。
阿米巴性痢疾 7~14 4 1年 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粪检未找到滋养体或包囊,可解除隔离。 接触者不隔离,但从事饮食行业者发现本病时,其他人员做粪检,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者应调离饮食工作。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3 1 7 症状消失后3天,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医学观察7天,密切接触者的儿童可服头孢类或青霉素类预防。
百日咳 7~10 2 20 痉咳发生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21天,观察期幼儿可用红霉素等预防。
白喉 2~4 1 7 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2次鼻咽分泌物培养阴性。 医学观察7天。
猩红热 2~3 1 7 发病后6天。 接触儿童作咽拭培养,可疑者隔离治疗。
流行性感冒 1~3 数小时 4 热退后2日解除隔离。 大流行时集体单位应进行医学观察,出现发热症状时应早期隔离。
流行性腮腺炎 14~21 8 30 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10天左右。 成人一般不检疫,但幼儿园及部队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3周。
风疹 18 14 21 出疹后5日解除隔离。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8~48H 隔离至症状消失。 接触者不检疫。
人-猪链球菌感染 1 1小时 2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天。
水痘 14~16 10 24 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手足口病 3~6 隔离至热度、红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但不少于发病后10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周

几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与接触者观察期

病名 潜伏期 隔离期 接触者观察期
常见 最短-最长
病毒性肝炎 甲型 30日 15-45日 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 密切接触者检疫45日,每周检查一次ALT,以便早期发现
乙型 60-90日 45-160日 急性期应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仍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者处理,慢性肝炎病人应调离接触食品、自来水或幼托工作。HBsAg携带者可作HBeAg、抗—HBcIgM及HBVDNA检查,以确定是否有HBV复制,如属阳性应按慢性肝炎处理,不能献血 急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45日。幼托机构发现病人后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转托手续。疑诊肝炎的幼托和饮食业人员应暂停原工作。
丙型肝炎 50日 15-160日 急性期隔离至病情稳定 乙型肝炎
丁型 同乙型
戊型 40日 10-60日 自发病日起隔离3周 甲型肝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10-14日 4-21日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 接触者不检疫
脊髓灰质炎 7-14日 3-35日 隔离40日,第一周为呼吸道消化道隔离,第二周以后为消化道隔离。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日,观察期间可应用活疫苗进行快速免疫
狂犬病 20-90日 10日-1年以上 病程中隔离治疗 接触病人者不检疫,被狂犬或狼咬伤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观察期间应注射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
流行性感冒 1-3日 数小时-4日 退热后2日 大流行时,集体单位进行检疫,出现发热症状者,应早期隔离
麻疹 8-12日 6-21日 发病之日起至出疹后5日 密切接触的儿童应检疫21日,如接受过被动免疫者应检疫28日
水痘 14-16日 10-21日 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医学观察21日
流行性腮腺炎 14-21日 8-30日 从发病日起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3周) 成人一般不检疫,但幼儿园、托儿所及部队密切接触者应检疫3周。
流行性出血热 14日 7-46日 隔离至发热退 不检疫
登革热 6日 5-8日 起病后7日 不检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0日 5-15日 隔离至症状消失 一般不检疫
艾滋病 15-16日 9-660日 病人及病毒感染者均应隔离至病愈,其分泌物应严密消毒,不能献血、性接触和接吻。 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2个月。
黄热病 3-6日 3-13日 发病之日起一周 医学观察2周
流行性斑疹伤寒 10-12日 5-23日 彻底灭虱后,隔离至体温正常后12日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灭虱,并检疫观察15日
恙虫病 10-12日 4-21日 不隔离 不检疫
伤寒副伤寒甲、乙 伤寒:10-14日 7-23日 体温正常后15日解除隔离,或症状消失后第5日起间歇送粪培养2次,阴性后解除隔离 伤寒医学观察23日,副伤寒为15日,从事饮食业人员观察期间应送粪便培养1次,阴性者方可工作
副伤寒:8-10日 2-15日
细菌性痢疾 1-3日 数小时-7日 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2次粪培养阴性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7日,饮食业人员观察期间应送粪便培养1次,阴性者方可工作。
霍乱 1-3日 数小时-7日 腹泻停止后6日,隔日大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解除隔离 密切接触者或疑似患者应留验5日,并连续送粪便培养3次,若阴性可以解除隔离观察。
布氏杆菌病 14日 7日-1年以上 临床症状消失后解除隔离 不检疫
鼠疫 腺鼠疫:2-5日 1-8日 腺鼠疫隔离至淋巴肿完全痊愈肺鼠疫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痰连续培养6次阴性才能解除隔离。 检疫9日
肺鼠疫:1-3日 数小时-3日
炭疽 1-5小时 12小时-12日 皮肤炭疽隔离至创口痊愈,痂皮脱落为止。其他类型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分泌物或排泄物连续培养2次阴性后取消隔离。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8日
白喉 2-4日 1-7日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鼻咽分泌物培养阴性。 医学观察7日
百日咳 7-10日 2-30日 发病后40日或出现痉咳后30日 医学观察21日
猩红热 2-3日 1-7日 症状消失后咽拭培养3次阴性,可以解除隔离。一般不少于病后1周 医学观察7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4日 数小时-10日 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病后7日 医学观察7日
钩端螺旋体病 10日 2-8日 隔离至症状消失 不检疫
回归热(虱传) 7-8日 2-14日 彻底灭虱后或体温正常后15日解除隔离。 不检疫,彻底灭虱后接受医学观察14日

校园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接触者观察期

病名 典型临床症状 潜伏期(天) 患者隔离日期 接触者检疫日
常见 最短 最长
水痘 发热1~2天出现红色丘疹,数小时变为圆形的呈“露珠”状疱疹,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易破、发痒。 14~16 11 24 皮疹全部干燥结痂 21天
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肿大(一侧或双侧),疼痛,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 ,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

16~18 8 30 腮肿消失为止 21天

手足口病

口痛,口腔可见小泡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多见,手、足掌背可见数个斑丘症,后转为疱疹,比水痘疹小,不留痂。 3~7 2 7 隔离患儿2周至症状消失 7天
流行性感冒 寒颤、高热、头痛、咽痛、畏寒、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3天后渐退。 1~2 数小时 4 退烧后24小时 最后一个病人发病后3天
麻疹 前驱期:中度以上发热,咳嗽,鼻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症。出疹期:发热后4~5天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向面、颊、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 10~14 6 18 无合并症者疹后5天 21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精神委靡,四肢和躯干可出现瘀点、瘀斑,有神志障碍、抽搐以及脑膜刺激症状。 2~3 1 7 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但从发病日计算不得少于7天 7天
风疹 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左右,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浅红色斑丘疹,有的融合成片,疹退无色素沉着。除手掌、足跖外,皮疹遍布全身,3~5天内疹退,耳后、颈部、枕后淋巴结肿大。 18 14 21 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 不检疫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接触传染后2~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球结膜充血。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1~2 数小时 3 隔离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参看

关于“常见传染病潜伏期、患者隔离治疗期及接触者观察处理期一览表”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