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感染病原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等。

目录

院内感染发展历史

院内感染伴随着医院的产生而产生,对它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在医院这个特定的环境中,病人和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形成了一些疾病的特殊传播途径,比如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针刺、输血甚至医务人员的手等,造成院内感染。

以前医务人员是没有院中感染的概念,那时候医院作为一些在现在看来箱单简单的外科手术,比如截肢,都有很高风险,死亡率达60%。而生产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产褥热司空见惯,直到维也纳的一位产科医生摸索出一套生产的卫生消毒管理措施,才大大减少了产褥热的发生,被后人公认为院内感染控制方面的先驱。同时代的英国外科医生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消毒、灭菌手段,在他所做的1000多例卵巢切除手术中,死亡率降低到4%。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之后,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得院内感染大幅度降低了,然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也可能引起局部菌群失调,加上病原体的不断变异发展,给院内感染管理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条件实施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各种复杂的外科手术或检查,比如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器官移植、化学治疗等。有些手段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一些本来不应该致病的微生物称为院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前,人们对院内感染的了解逐步深入,消毒盒隔离的概念不仅为医院工作者,而且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所知道,院内感染已经称为医学界的重要领域。

分类

(1)根据病原体的种类进行分类可将院内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有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爱柯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2)根据感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分为:

=常见的医院感染

住院病人中凡有气管插管、多次手术或延长手术时间、留置导尿、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者,以及老年病人,均应视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对象。

院内感染的特殊表现

医院感染的监测

医院感染的监测指系统地连续观察在医院的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的频率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有关因素。其目的是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消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以降低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医院环境中特殊人群的健康。

医院感染的监测的常用指标

医院感染的管理

不仅要加强医院的监控,还要加强医院资深的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给病人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全面落实消毒措施,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比如医疗器械、用品的消毒灭菌灯。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从制度上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程序。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可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2003年SARS的流行是最生动的教材,为了防止传染性强的院内感染发生,必须重视采用隔离措施。

参看

参考文献

站外链接

关于“医院感染”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