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散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目录

古今医鉴》卷六:调胃散

【处方】 苍术白术茯苓白芍药桔梗紫苏槟榔陈皮甘草

【功效与作用】 胀满。

【用法用量】

小便闭,加车前子腹胀,加枳壳

【摘录】 《古今医鉴》卷六

普济方》卷三九六:调胃散

【处方】 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苍术、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缩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药、石莲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 猪肉拌食。

痢不止,加诃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内虚,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六

御药院方》卷三:调胃散

【处方】 藿香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半夏曲(每1两用生姜3两半)2两,厚朴(每1两用姜1两拌制)2两。

【制法】 上同为细末。

【功效与作用】 阴阳气不和,三焦痞隔,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头目肢节疼痛,心腹胀满,呕逆恶心,痰涎咳嗽,手足虚肿,五种隔气噎塞,寒热水泻诸痢,妇人产后蓐劳脾胃不和,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本方为细末,生姜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名“调胃丸”。每服五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伤寒标本》卷下:调胃散

【处方】 水银、舶上硫黄。

【制法】 上研至黑。

【功效与作用】 伤寒呕吐四肢厥逆清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重者2钱,米饮送下。

【摘录】 《伤寒标本》卷下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调胃散

【处方】 苍术(米泔浸去粗皮)8钱,厚朴(姜汁炒)5钱,陈皮5钱,茯苓2钱,丁香2钱,甘草2钱,白术2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胃热助手少阳火入于手太阴肺,故红点如斑,出于皮毛间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或研细,沸汤入盐点服2-3钱。

【摘录】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

《准绳.幼科》卷三:调胃散

【处方】 人参3钱,白术2钱半,甘草(炙)1钱,白茯苓1钱,罂粟子1钱,白附子半分,藿香半钱,丁香半钱。

【制法】 上为末。

【功效与作用】 小儿积热

【用法用量】 服桃枝丸取积热后用此方。

【摘录】 《准绳.幼科》卷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调胃散

【处方】 紫背荷叶(焙)半两,黄耆(锉)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效与作用】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生姜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调胃散

【处方】 大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生干地黄(焙)1两,菖蒲(锉)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柴胡(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3分,秦艽(去苗土)3分,黄连(去须)3分,桂(去粗皮)半两,吴茱萸(汤洗去涎,焙干炒)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效与作用】 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以温水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中药方专题

参看中药方剂主页面。

按功效分类的常用方剂

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剂理气剂消导剂驱虫剂止血剂活血剂化痰止咳平喘剂安神剂熄风剂开窍剂补益剂固涩剂

中药方大全 按拼音查询

点击字母查看完整药方列表:

附:中药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关页面

本草图书


中药相关电子书

关于“调胃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