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牙周炎出现的一些前期症状,也成为口腔“亚健康”恶化的主要特征。

目录

牙周炎症状

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不仅在刷牙时出血,有时在说话或咬硬物时也要出血,偶也可有自发出血。牙龈颜色暗红,由于水肿显得比较光亮。健康的牙龈即使用力刷牙或轻探龈沟均不引起出血。而在初期和早期龈炎阶段,轻探龈沟即可出血。它比牙龈颜色的改变出现的早些,而且也较客观。故探诊出血可作为诊断牙龈有无炎症的重要指标。此外,还有牙周袋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健康牙龈的龈沟深度不超过2mm,超过两毫米则为牙周袋。牙周袋的形成说明炎症已从牙龈发展到牙周支持组织,使较深层的牙周组织感染,慢性破坏,脓性分泌物可以从牙周袋溢出。早期的牙周炎牙齿不松动,只有在慢性破坏性炎症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牙周组织支持力量大为减弱时,才可以导致牙齿松动。牙龈退缩也是牙周炎的症状之一,但患者常不易察觉。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炎,由于长时间受大量牙石的压迫,刺激牙龈,所以,龈缘外形出现水平式的退缩。至于老年性的牙周组织退缩,一般属于生理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牙周组织本身的退缩;另一方面是由于牙齿的磨耗而使牙齿继续萌出,形成牙根面暴露。由于牙根面的暴露,对冷、热、甜、酸食物或机械性刺激,都有敏感的表现。但也有的是生理和病理的因素同时存在。

牙周炎治疗

一旦发生牙周炎应早期治疗,因为其预后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牙周炎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首先是除去牙龈上方的牙石(医学上称为龈上牙石),然后除去牙周袋内的牙石(即龈下牙石),并刮除牙周袋内含有大量细菌毒素的病变牙骨质,经过这些治疗后,牙龈红肿可以消退,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溢脓可消失。

形成了牙周袋后,通常对牙周袋进行药物处理,可在牙周袋内置入各种药物,如碘甘油复方碘液抗菌药物,使牙周袋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消灭牙周袋的各种细菌,达到杀菌消炎和收敛的作用。经上述治疗后,疗效不好者,则需进行牙周手术。

牙齿松动者,可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松牙固定术。对于病情严重,牙周组织破坏较多,无法保留的患牙,则需拔除。除局部治疗外,症状明显严重者,可采取全身治疗,即口服抗菌药物,如甲硝唑,每天3次,每次0.2克,连服1周;螺旋霉素,每天4次,每次0.2克,连服1周;替硝唑,每天2次,每次0.5克。

牙周炎早期治疗效果好,能使病变停止发展,牙周组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因此,当牙龈出现红肿,需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断与治疗。

牙周炎治疗分四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治疗阶段,目的在于选用牙周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清除或控制临床炎症和咬致病因素,包括口腔自洁,拔除预后差和不利修复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清除菌斑,牙石,选用抗菌药控制炎症,咬颌调整等。

第二阶段为牙周手术治疗和松动牙固定。

第三阶段为永久性修复治疗,一般手术后2-3个月后进行。

第四阶段为复查复治阶段,每半年一次,包括检查菌斑控制情况,卫生宣教,拍片检查,以进一步拟订治疗计划。

牙周炎预防

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口腔健康预防意识,选择合适的预防健康产品,综合起来,能够有效预防或防止牙周病。

参考

关于“牙周炎”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