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囊肿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鼻部囊肿


目录

1、简介

鼻部囊肿按解剖部位通常分成三类:①始基来源于胚胎颅面部各突起相融合处的面裂囊肿(较常见的有鼻前庭囊肿);②发生于上顷骨的牙源性囊肿(包括牙周囊肿含牙囊肿);③发生于鼻塞的囊肿(常见的有粘膜囊肿和粘液囊肿)。  

2、病因

鼻囊肿因其所在部位和囊肿内所含物质及产生原因的不同而名称备异。

按所在部位可分为发生于鼻腔备壁或鼻周软组织内的各种面裂囊肿,如鼻背中线皮样囊肿与鼻前庭囊肿;发生于上领骨的牙源性囊肿及发生于鼻塞内的鼻塞囊肿如粘膜囊肿、粘液囊肿等。

按囊肿内所含物质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度样囊肿、含齿囊肿、粘膜囊肿、粘液囊肿、气囊肿以及在此基础上因感染而形成的潞留性脓囊肿。

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发盲异常,腺体因腺管阻塞不能分泌而潴留炎症感染因素刺激等等。

由于先天遗传或发育异常的囊肿有各种面裂囊肿,如鼻翼下面裂囊肿、鼻背中线度样囊肿及瘘管、唇腭裂囊肿、鼻腭囊肿切牙骨囊肿及鼻前庭囊肿、含牙囊肿等。其中多由面突在发育过程中于接合或融合之处胚胎残余上度发展而成。而鼻前庭囊肿也可由鼻腔底的粘液腺腺管阻塞、分泌物潴留所致。至于含齿囊肿则可能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由正常的牙滤泡发展而来。

腺体内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囊肿(如前所述的鼻前庭囊肿)可因腺管阻塞引起;鼻窦粘膜囊肿分泌型者也由此而来,因而有时又称粘液潴留囊肿或粘膜下囊肿。

由感染刺激引起的囊肿(如发生于上颌骨的牙周囊肿),是由牙根感染或损伤后,根尖肉芽组织发生囊肿样变所致;而发生于上颌窦的粘液囊肿如为非分泌型者,则是由于鼻窦慢性炎症使粘膜下毛细血管壁受损而渗出的浆液积聚于鼻窦粘膜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的假性囊肿,又称浆液囊肿。此外,鼻窦粘液囊肿也可因外伤。手术、肿瘤炎症等因素阻塞窦口,造成窦内分泌物潴留所致。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鼻囊肿种类较多,同样的致病原因可引起不同部位的鼻囊肿,而同一囊肿也可由多种因素促成。这也说明其病因的复杂性。临床工作中,应认清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便掌握各种鼻囊肿的特点。  

3、治疗

所有病例均用“病灶”切除。如切除先天性皮样囊肿囊壁,面裂囊肿囊壁,摘除死骨,刮除炎症骨质,拔除病牙等。皮肤缺损小者,直接分离缝合,大者采用移植皮肤和皮下组织蒂游离三角形皮瓣推进整复等。

手术切除。切除眼角部位的皮样囊肿时应注意有时囊肿与硬脑膜相连。如误伤硬膜而未及时处理,则可形成脑脊液漏。  

4、临床表现

1、大者可有同侧鼻腔呼吸受阻,鼻内或上唇发胀。

2、一侧鼻翼附着处隆起,触及弹性而柔软的肿块。

3、合并感染则囊肿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显。  

5、辅助检查

1、一般鼻窦囊肿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牙源性囊肿或与肿瘤鉴别检查专案可包括“A”“B”“C”。

关于“鼻部囊肿”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