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息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息肉是最常见的喉部假性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多见。息肉好发于声带游离缘前1/3与中1/3处。喉部其它部位(如假声带、喉室杓状软骨间切迹、小角结节和声门下腔)也可发生,但发病率低。一般认为声带息肉多由于任克氏层水肿所致。而水肿的发生多由于发声不当、过度发声、致声带经常由相互摩擦发生损伤,突然用力时引起粘膜下出血,吸烟、工业粉尘化学气体慢性刺激、炎症以及变态反应等使任克氏层内发生静脉丛充血、水肿、出血及血栓形成,始为息肉样变而继以纤维组织增生渐成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声嘶,若息肉于声门下腔者常伴有咳嗽喉镜下见声带边缘前中接界处有表面光滑、半透明及带蒂的新生物。有时在一侧或双侧声带游离缘呈基底较宽的梭形息肉样变。亦偶有呈弥漫性肿胀遍及整个声带息肉样变者,即称之为慢性肥大性息肉样喉炎。镜下息肉色灰白或淡,偶有呈紫红色,大小如绿豆、黄豆不同。声带息肉单侧发病多见,也可双侧同时发生。带长蒂的息肉可随呼吸气流上下活动,有时隐伏于声门下腔,检查时可嘱患者用力呼气,以利观察诊断。  

目录

疾病分类

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喉息肉常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处的边缘,称为声带息肉。  

症状体征

主要是声嘶,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的局限性声带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喘鸣呼吸困难。  

疾病病因

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始于一次强烈发声之后。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的慢性病变。  

病理生理

初起时,在声带膜部的边缘、上皮下的潜在间隙(Reinke间隙)中,有组织液积聚,出现局部水肿、血管扩张和出血。继而逐渐呈苍白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形成椭圆形或圆形声带息肉。分局限性和广基性2型。  

诊断检查

喉镜检查,局限性声带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部,基底小而蒂、半透时淡红色或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自声带边缘长出,可随呼吸上下活动。有时可悬于声门下,在吸气时才窥及。广基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肿块,常发于一侧,两侧均有者少见。  

治疗方案

早期息肉应禁声,并经药物雾化吸入及超短波理疗,或可消失。形成息肉后,应在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下切除,细小的息肉可在显微喉镜下切除,切忽损伤声带,以免影响发音。基底广大息肉又为双侧者,可分次手术,防止粘连。亦可用激光治疗。术后应禁烟,纠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否则易复发。

关于“喉息肉”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