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清热 中医名词。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清热剂

清热药和方,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烧,热痢,痈肿疮毒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四种;别附;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本类方药性多寒凉,易伤脾胃,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又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者,要注意辅以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对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的慎用。

药方:

竹叶石膏汤

【成份】 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凉膈散

【成份】 川大黄、朴消、甘草各60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克,连翘1200克。

【主治】 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

【成份】 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左金丸

【成份】 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主治】 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


泻白散

【成份】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清胃散

【成份】 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 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

参看

关于“清热”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