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草果
Cǎo Guǒ
草果
别名 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功效作用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用于寒湿内阻,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
英文名 Tsaoko Amomum Fruit, Caoguo
始载于 品汇精要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脾经
药性
药味

草果

异名草果仁(《传信适用方》),草果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来源】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

【植物形态】草果多年生草本,丛生,高达2.5米。

根茎横走,粗壮有节,直径约2.5厘米。

茎圆柱状,直立或稍倾斜。

叶2列;具短柄或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或狭长圆形,长约55厘米,宽达2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全缘,边缘干膜质,叶两面均光滑无毛;叶鞘开放,包茎,叶舌长0.8~1.2厘米。

穗状花序从根茎生出,长约13匣米,直径约5厘米。

蒴果密集,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4.5厘米,直径约2厘米,顶端具宿存的花柱,呈短圆状突起,熟时红色,外表面呈不规则的纵皱纹,小果梗长2~5毫米,基部具宿存苞片

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栽培或野生于疏林下。

分布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采集】10~11月果实开始成熟,变为红褐色而未开裂时采收,晒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干燥果实呈椭圃形,具三钝棱,长2~4厘米,直径1~2.5厘米。

顶端有一圆形突起,基部附有节果柄。

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有显著纵沟及棱线。

果皮有韧性,易纵向撕裂。

子房3室,每室含种子8~11枚,集成长球状。

种子四至多面形,长宽均为5毫米,表面红棕色,具灰白色膜质假种皮,有纵直的纹理,在较狭的一端有一凹窝状的种脐,合点在背面中央,成一小凹穴,合点与种脐间有一纵沟状的种脊。

质坚硬,破开后,内为灰白色。

气微弱,种子破碎时发出特异的臭气,味辛辣。

以个大、饱满,表面红棕色者为佳。

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挥发油等。

【炮制】草果仁:拣净杂质,置锅内文火炒至外壳焦黄色并微鼓起,取出稍凉,碾去壳,过筛取仁。

姜草果仁:取草果仁,加姜汁与水少许,拌匀,微炒,取出,放凉。

(每草果仁100斤,用鲜姜10斤取汁) 《本草从新》:草果,面裹煨熟,取仁用。

性味】辛,温。

①《饮膳正要》:味辛,性温,无毒。

②《本经逢原》:辛,温,涩,无毒。

③《本草从新》:辛,热。

【归经】《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草果的功效】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乱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

李杲: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益真气,消一切冷气膨胀,化疟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积。

兼辟瘴解瘟。

②《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③《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鱼、肉诸毒。

④《本草求原》:治水肿,滞下,功同草蔻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

【宜忌】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①《本草蒙筌》:大耗元阳,老弱虚羸,切宜戒之。

②《本草经疏》:凡疟不由于瘴气;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湿热瘀滞,暑气外侵而成滞下赤白、里急后重泄泻暴注口渴;湿热侵脾因作胀满或小水不利,咸属暑气温热,皆不当用。

③《本草备要》:忌铁。

宜:脘腹冷痛、食积不化,或饮食不香、呕吐反胃者宜食。

忌:气虚或血虚的体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伤正气阴虚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温燥伤阴。

【药方选录】

①治疟疾,胃中寒痰凝结,不易开解:草果、常山知母乌梅槟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书》草果饮)

②治瘅疟,脉采弦数,但热不寒,或热多寒少,膈满能食,口苦舌干,心烦,渴水,小便黄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黄芩、甘草(炙)各等分。细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清脾汤)

③治肿寒疟疾不愈,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脐)。上等分,细锉。每服半两,水二盏,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果附汤)

④治脾痛胀满:草果仁二个。酒煎服之。(《仁斋直指方》)

⑤治肠胃冷热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热泄泻,脏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壳(去穰,麸炒)。上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用水一盏半,煨姜一块,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时候。(《传信适用方》草果饮)

⑥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身疼痛: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五分。用水一钟,煎八分,午后温服。(《瘟疫论》达原饮)

【名家论述】

①《纲目》:草果,与知母同用,治瘴疟寒热,取其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害,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也。

②《本草求真》: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③《本草正义》: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按岚瘴皆雾露阴湿之邪,最伤清阳之气,故辟瘴多用温燥芳香,以胜阴霍湿浊之蕴祟。草果之治瘴疟,意亦犹是。然凡是疟疾,多湿痰蒙蔽为患,故寒热往来,纠缠不已,治宜开泄为先。草果善涤湿痰,而振脾阳,更以知母辅之,酌量其分量,随时损益,治疟颇有妙义,固不必专为岚瘴立法。惟石顽所谓实邪不盛者,当在所禁耳。  

种植栽培

1.选地、整地 宜选择山谷坡地、溪边或疏林下,土壤富含腐殖质、质地疏松的砂壤土,贫瘠土和重黏土不宜栽种。在选好的林地上,要清理杂草灌木,过密的乔木也应疏伐,调节郁闭度为50% - 60%,翻土深20 - 27厘米。起畦宽1.2- 1.5米、高20厘米,畦内按株行距挖穴,穴的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30厘米,穴内施堆肥、厩肥和火烧土等作基肥,与表土拌匀后待植。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①选种 选择果粒大、种子饱满、无病虫害的高产植株作采种植株。

②采种及种子处理 当果皮紫红色,种子呈银灰色,嚼之有甜味的果实时采摘,然后选出饱满、充分成熟、无病虫害的果实作种,宜随采随播。播种前先将果皮剥掉,洗净果肉,用清水浸种10 - 12小时,后用粗沙与种子置于竹箕充分搓擦,以擦掉假种皮为度。或将种子用30%的草木灰拌和,用手将种子搓散,除去表面胶质层,然后播种或晾干保存至翌年春季播种。

③播种期 随采随播,春秋均可,以秋播较好。春播要在气温回升到18℃以上时进行,秋播月平均气温在18- 20℃以上,1个月时间,种子大量发芽出土,播后40 - 50天发芽率可达80%以上,12月至翌年2月发芽率可达90%以上。

④播种方法 播种时在畦上以行距15 - 20厘米开沟,按株距约6厘米放种,播种深度1.5-2厘米,播后覆土并盖草淋水。育苗半年后即可定植。

(2)分株繁殖 在春季新芽开始萌发、尚未出土前,从母株丛中选取一年生健壮的分株,剪去下部叶片,留上部叶片2-3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将带芽根茎挖起,截长7 - 10厘米,截断后栽植。按株行距1.3米×1.7米开穴,植穴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每穴栽1丛,覆土压实,淋足定根水。

3.田间管理

(1)遮荫 出苗后立即揭草,若郁闭度不够可搭设简易荫棚遮荫。

(2)中耕除草 种植后每年-6月间,中耕除草各1次,在摄后1次除草时,割除结果后枯死的老株、病株。

(3)追肥 有条件的产区每年追肥多次。早春用干细的鸡粪拌以草木灰,撒在植株周围,夏季刚开花时,将草木灰在清晨露水未干前撒在叶面上作根外追肥,冬初收果后用厩肥、火烧土壅在根部。亦可结合中耕除草,开环状沟施追肥。

(4)培土 草果定植后至开花前,要进行培土,使幼芽生长健壮,开花以后,不宜培土,以免捂伤花蕾,造成腐烂不结果。每次除草时,如发现露出面的须根,可在须根处培少量的腐殖土,以利根部吸收养分。

(5)排灌 当根部现出球形花苞时遇上天旱,应及时灌溉;雨水太多时应注意排水,以免伤及花蕾,同时要将花蕾周围的杂物除去,使其通风透光,以免落花和烂果。

(6)调整郁闭度 草果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荫蔽,当树木生长造成林内透光度不够时,应适当疏伐或修枝,使郁闭度控制在50% - 60%,以利新株生长。  

食疗价值

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微炒、捣碎用。

性味辛温。能燥湿散寒。温燥之性胜于草豆蔻。用于脾胃寒虚,脘腹胀痛,呕吐或腹泻。常与草豆蔻同用。

可以用来制作卤水用。

参看

关于“草果”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