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色或米汤样便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牛奶色或米汤样便是由于肠杆菌科部分致病菌所感染引起的症状之一。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包括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这类细菌大多数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可随人及动物的排泄物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和腐物中。其中有些细菌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作用,如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某些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等;而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是当宿主机体状态改变或细菌进入肠道以外的部位,也可作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多种疾病,如菌血症脑膜炎肺炎肾盂肾炎伤口感染等疾病。

目录

牛奶色或米汤样便的原因

本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大小为(1.1~1.5)μm×(2.0~6.0)μm(活菌)或(0.4~0.7)μm×(1.0~3.0)μm(染色菌)。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周身还有菌毛无芽孢。某些菌株有包膜。菌毛位于菌体表层,纤维状附着物,属疏水蛋白质成分,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为兼性厌氧菌,15~45℃可发育,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最适宜pH 为7.4~7.6。在肠道菌选择培养基上,因能发酵乳糖产糖,使指示剂变色而形成有色菌落。而肠杆菌科中的致病菌多数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此点对肠杆菌科致病菌的分离有选择作用。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等多种糖醇产酸产气;对蔗糖卫矛醇、棉籽糖、鼠李糖等因菌株而异。IMVC 试验为++--,脲酶苯丙氨酸丙二酸盐等阴性。抗原构造较复杂,主要有O、H、K 3 种抗原。O 抗原为耐热多糖磷脂复合物,目前已有171 种,是血清分型的基础;H 抗原为不耐热的蛋白质,至今已建立了56 个抗原;K 抗原为包膜抗原,至今已知有100 种。本菌在自然界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带有耐药因子(R 因子)的质粒的传递而获得。

牛奶色或米汤样便的诊断

诊断:在流行期间,凡是腹泻的婴幼儿,应首先考虑为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先隔离治疗,等待病原学检查确诊。在非流行期,特别是散发病例,仅靠临床常难以诊断,必须结合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确诊。

牛奶色或米汤样便的鉴别诊断

引起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某些化学药品亦可导致腹泻。大肠埃希杆菌肠炎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引起,腹泻以脓血或黏液状便较常见,量少,并常有里急后重,多有寒热。粪便镜检可发现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婴幼儿中毒型菌痢或非典型菌痢应以病原学诊断来鉴别。

2.霍乱弧菌 引起感染后,先发生剧烈的腹泻而后呕吐,很少恶心,呕吐物及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量多,无里急后重,少数患者有少量血便脱水重者常引起肌肉痛痉挛皮肤皱瘪,体表温度低于正常,镜检可发现运动极活泼的弧菌,应进一步作细菌培养鉴别。

3.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主要因进食被该细菌污染的食物(多与海产品有关),起病急骤,先以畏寒阵发性腹痛(上腹绞痛)开始,相继呕吐腹泻,多呈水样便血水样便,多为同餐者先后发病,应进行细菌培养鉴别。

4.沙门菌食物中毒 进食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起病急,常伴有寒热、腹痛气胀、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样便并有恶臭,早期出现菌血症,多有同餐者集体发病。依靠病原学、血清学诊断鉴别。

5.病毒性腹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其特点是高度传染性轮状病毒、小圆病毒等感染早期有呕吐,相继腹泻,多呈水样便并有黏液,多发生在秋冬季。其他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夏秋季,有恶心呕吐,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呼吸道症状,咽炎,并发轻瘫,常累及颈肌背肌。周岁内小儿多见有绿色水样便或蛋花样水便。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病程多在5~7 天自愈。用血清学及病毒分离进一步鉴别。

6.空肠弯曲菌性肠炎 空肠弯曲菌引起轻症与病毒性肠炎相似,重症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相似。有发热,腹泻水样或黏液样便,有恶臭,呈胆汁色,重症有脓血便,似菌痢多在1 周恢复。儿童患者常有腹绞痛,高热时可发生惊厥。发病多与接触家禽、家畜或饮用未消毒牛奶、生水有关。暗视野镜检可发现射箭样活泼动力的弯曲菌,细菌培养进一步诊断。

7.耶尔森菌肠炎 多见于儿童发病,与食物、水污染有关。腹痛、腹泻、低热、呈水样便,可有败血症,可并发结节性红斑、假性阑尾炎关节炎。细菌培养可进一步鉴别。

8.其他 应注意与贾第鞭毛虫阿米巴痢疾引起的腹泻鉴别,粪便镜检可发现阿米巴原虫或贾第鞭毛虫。

诊断:在流行期间,凡是腹泻的婴幼儿,应首先考虑为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先隔离治疗,等待病原学检查确诊。在非流行期,特别是散发病例,仅靠临床常难以诊断,必须结合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确诊。

牛奶色或米汤样便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管理传染源

(1)早期发现:通过自报、互报、门诊、巡诊等办法,早期发现病人。已有疫情发生的场所,对炊管人员、给水人员、食品加工销售人员和保育人员应特别加强医学观察,经常了解大便情况,必要时作粪便检查,及时发现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对出院患者要定期随访,了解大便情况,有无症状体征,及时检出复发者及慢性病人。

(2)隔离与治疗:由病人或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腹泻病,病人应立即送医院实施肠道隔离、治疗。治疗要及时、彻底,确已痊愈后,方可出院。隔离期间要对病人加强卫生宣教和管理,病人应遵守各项规定,自觉注意不与健康人接触,不随便倾倒排泄物,以防污染环境。

2.切断传播途径

(1)搞好给水卫生:卫生部门要定期对水源水质和消毒效果进行检查。分散式给水要选好水源,饮用水(包括伙房用水、洗漱用水)必须消毒处理。用含氯消毒剂时,要注意有效氯含量和消毒时余氯应保持0.2~0.3mg/L。

(2)管好饮食卫生:

①经常对炊事人员进行询问与体格检查,发现可疑病人立即送医院检查处理。炊管人员工作前和饭前(包括做饭前)便后要坚持洗手,工作时穿工作服,保持整洁。炊管人员、饮食业服务人员及保育员患病后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完全恢复后,方可恢复工作。

②实行分餐制,流水洗碗,碗筷各自保管,公用餐具要餐餐消毒。剩饭菜食用前要充分加热,不吃凉拌菜与生或半生的各类食品,不购、不做、不吃霉变食物,生熟刀、板及盛放容器要分开。

(3)抓好粪便管理:粪便、垃圾、污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厕所、畜圈、垃圾场等,应有专人管理,每天清扫冲刷,保持清洁卫生,无蝇无蛆。

(4)搞好环境卫生:要经常打扫卫生、清除垃圾。门窗(包括厕所门窗)要有完好的防蝇设备。在苍蝇活动季节,应定期喷洒药物消灭苍蝇。

(5)讲究个人卫生:通过卫生宣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瓜果及生冷食物,坚持饭前和便后用流水洗手。

(6)做好医学防护:处理病人排泄物与呕吐物必须戴手套,接触病人后及饭前应用肥皂、流水彻底洗手。对密切接触者要迅速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个人卫生。根据当时疫情状况,选用适当疫苗,对重点人群进行疫苗预防。战时、抢险救灾、应付突发事件可以考虑服用适当药物预防。

4.做好卫生流行病学调查

(1)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做好个案调查,查清传染来源及可能的传播条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本病扩散。腹泻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流行原因及流行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流行。

(2)接触者管理:生活上密切接触者,要进行检疫,了解健康情况,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

(3)验便及预防服药:疫点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天验便1 次,连续两天。第1 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预防可服以下药物:

A.复方磺胺甲唑:每人 次/d,每次 片,连服3 天。

B.多西环素:成人首次剂量0.2g,以后每次g,1 次/d,连服3 天。

C.四环素:成人0.5g,每6 小时1 次,连服3 天。

D.呋喃唑酮:2 次/d,1 次0.2g,连服3 天。

儿童每天量按体重计算:复方磺胺甲唑25mg,呋喃唑酮10mg,多西环素6mg。

(4)疫点的解除:疫区内上述措施均已落实,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例或者带菌者出现时可以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 天内再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在特殊情况下,如新疫区、新菌型的出现,在流行早期、港口、旅游地、对外开放点及人口稠密地区等,可实行疫点封锁并严格管理。

参看

关于“牛奶色或米汤样便”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