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七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蜈蚣七
Wú Gōnɡ Qī
别名 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鸡嗦子花、凤凰抱蛋、独龙抢宝
功效作用 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英文名 Rhizome of Bigflower Ladyslipper
始载于 陕西中草药志
毒性 小毒
归经 脾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药性
药味

蜈蚣七  

简介

【别名】牌楼七、黑驴蛋、大口袋花、大花囊兰

【来源】兰科杓兰属植物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artz,以根、根状茎和花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或泡酒服。

【备注】(1)本品研末压片,每次合生药2克,每天3~4次,口服,治疗急性菌痢,取得一定疗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蜈蚣七

此药为秋海棠科植物掌裂叶秋海棠(Begonia pedatifida)的根茎。因其根茎形似娱蚁.故得此名。

掌裂叶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高40厘米c根茎粗壮,横走,节明显,红色,具多数须根。叶基生,常2枚,近圆形,掌状5深裂,基部心形。二歧聚伞花序顶生,单性同株,花5-6朵,淡红色,花被片大小不等。翅果具3翅,大小不等。6-7月开花,8~9月结果。分布于九冲、红花等地。生长于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下或较阴湿处。

该药具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功效。用于吐血咯血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外伤出血等。

注:百合科万寿竹(Disporum cantoniense)的根及很茎亦称“蜈蚣七”。

万寿竹根茎横走,质硬,呈结节状。茎高50—150厘米。叶具短柄,披针形,卵状或椭圆状披针形,主脉3~7条。伞形花序生于叶腋,而与上部叶对生,每花序有花3-10朵;花紫色,钟形,花被6片. 浆果。分布于松柏、大岩屋、新华、老君山、木鱼、关门山、大九湖等地。生长十海拔l000~2000米的山坡或沟边。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功效。用于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等。  

动植物形态

1.毛杓兰,陆生植物,高20-35cm。茎直立,密被长柔毛,上部尤密。叶3-4枚,互生,菱状椭圆形或近宽椭圆形,长达16cm,宽4-6.5cm,先央急尖或短渐尖,边缘具细缘毛。花单生,褐色而具紫色条纹;中萼片近卵形,长4-5.5cm,宽2.5-3cm,渐尖,背面主脉上被短柔毛,边缘具细缘毛,合萼片椭圆形,稍短,宽只为其2/3,先端2齿,亦具类似的短柔毛及细缘毛;花瓣披针形,长5-6cm,宽1-1.5cm,内面基部具长柔毛;唇瓣口径与花瓣长度相等,具明显紫斑点,口部前面内弯,边缘甚宽,内折侧裂片呈三角状,囊底具长柔毛;退化雄蕊箭形或近卵形,长1-1.5cm,基部具柄 及耳;子房被毛。花期5-6月。

2.大叶杓兰,陆生植物,高35-40cm。茎无毛或在上部及近关节处具短柔毛,具3-4叶。叶互生;叶片宽椭圆形,长15-20cm,宽6-12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花苞片叶状,卵状披针形。花单生,黄色,稍具紫色条纹,较大,直径可达15cm;中萼片宽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长5-5.5cm,宽2.8-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合萼片与中萼片相似,但稍狭,先端具2齿;花瓣条状披针形,长5.5-8cm,宽8-15mm,内侧面紫色且具短柔毛;唇瓣球形,甚大,直径可达5cm,几与中萼片等长,囊往往向上举,口部与茎并行,直径约2cm,边缘具齿,口部周围及底部具紫色斑点,囊底部被毛,内折侧裂片三角形;退化雄蕊椭圆形,长约17mm,基部有耳具短柄;子房条形,被棕色毛。花期5-7月,果期10-12月。

关于“蜈蚣七”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