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扫把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岩扫把
Yán Sǎo Bǎ
别名 水香草、连钱草、倒地掐、龙眼草、连钱草、倒地抽、石蒜还阳、羊耳、小淫羊藿
功效作用 祛风清热解毒。治小儿惊风抽搐鹅口疮丹毒游风。
英文名 Herb of Peltateleaf Meadowrue
始载于 贵州草药
毒性  
归经 胃经肝经大肠经
药性
药味

中药大辞典》:岩扫把

【出处】 《贵州草药

【拼音名】 Yán Sǎo Bǎ

【别名】 水香草连钱草《广西药植名录》),倒地掐(《药学学报》11:748.1965),龙眼草(《贵州草药》)。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盾叶唐松草全草

【原形态】 盾叶唐松草,又名:宜昌唐松草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茎短,须根细长,末端有时呈纺锤形或长圆形的块根。茎纤细,光滑无毛。基生叶为1~3回出复叶,具长柄,基部具褐色膜质托叶;茎生叶通常具3小叶,无托叶;小叶盾形,外形为广三角状卵形、圆形或卵状圆形,长2~4厘米,宽1.5~4厘米,边缘具波状齿或钝圆粗齿,基部圆形,两面均光滑无毛。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少;小花柄长0.5~1厘米;花白色,直径0.7~1厘米;萼片4,卵形:无花瓣;雄蕊多数,长约6毫米,花丝上部倒披针形,下部丝形,长约6毫米;雌蕊5~12枚。瘦果扁纺锤形,长4~5毫米,黄褐色。具纵纹8条,无花柱,柱头斜生;果柄长约2.5毫米。花期6月。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中、溪边、路旁石缝中及阴湿岩石上。分布辽宁、山东、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浙江等地。

化学成份】 含小檗碱

【性味】 《贵州草药》:"苦,寒。"

【功效与作用】 祛风清热解毒。治小儿惊风抽搐鹅口疮丹毒游风。

①《中国药植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作健胃驱蛔药。"

②根:治跌打损伤。(《药学学报》(12):748,1965)

③《贵州草药》:"根:靖热解毒,驱风,解痉。"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5~6分;或煎汤。外用:煎水洗患处。

【附方】 ①治小儿抽侧背(角弓反张):岩扫把研末,每次至六分,开水冲服

②治小儿白口疮:岩扫把煨水,洗口腔

③治风丹:岩扫把煨水,洗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岩扫把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 Yán Sǎo Bǎ

【英文名】 Herb of Peltateleaf Meadowrue

【别名】 水香草、连钱草、龙眼草、倒地抽、石蒜还阳、羊耳、小淫羊藿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盾叶唐松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alictrum ichangense Lecoy.ex Oliv.[T.tripeltatum Maxim.;T.multipeltatum Pamp.]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根和全草,分别晒干。

【原形态】 盾叶唐松草,多年生草本,高14-32cm。全株无毛。根状茎斜,密生须根,须根上有纺锤形小块根。茎直立,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叶互生;叶柄长5-12cm。叶为一至三回出复叶;叶片长4-14cm;小叶草质,卵形、宽卵形、宽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4cm,宽1.5-4cm,先端微钝或圆形,基部圆形或近截形,3浅裂,边缘有疏齿,小叶柄盾状着生,长1.5-2.5cm。复单歧聚伞花序有稀疏分枝;花两性,花梗丝状,长约0.3-2cm;萼片4-5,花瓣状,卵形,长约3mm,白色,早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4-6mm,花丝上部宽,下部丝状,花药椭圆形,长约0.6mm;心皮5-16,有柄,柱头近球形。瘦果近椭圆形,长约4.5mm,有约8条纵肋,柄长约1.5mm。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9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陕西、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状】 1.性状鉴别 须根细如发丝,长5-10cm,直径0.3-0.5mm;表面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味微涩。茎紫褐色,有细皱纹。羽状复叶,多皱缩,展平后小叶片宽椭圆形至近圆,盾状着生;叶面绿色,叶背暗红或淡绿色。花序梗细长,无花瓣。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壁褐色。皮层细胞3-4列,壁厚,棕黄色;内皮凯氏带不明显。初生木质部5-7原型。

【化学成份】 含海罂粟碱(glaucine),去氢海罂粟碱(dehydroglaucine),箭头唐松草米定碱(thalicsimidine),去氢箭头唐松草米定碱(dehydrothalicsimidine),唐松草坡芬碱(thaliporphine)。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燥湿。主主治湿热黄疸湿热痢疾小儿惊风目赤肿痛;丹毒游风;鹅口疮;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1.5-2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 虚寒证慎服。

【各家论述】 1.《中国药植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作健胃驱蛔药。

2.治跌打损伤。〔《药学学报》1965,(12):748〕。

3.《贵州草药》:根:清热解毒,驱风,解痉。

【摘录】 《中华本草》

关于“岩扫把”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