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使用手册/疾病是自己创造的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人体使用手册》 >> 吴清忠先生个人博客文摘及答网友问 >> 疾病是自己创造的
人体使用手册

人体使用手册目录

在现代医学中,除了在生理上分有许多学科,如内科外科心脏科、肠胃科、泌尿科…。之外,更把心理医生和生理医生分得更远。但是中医就不同了,中医的理论心理和生理是一体的,是互相影响的,根本不能分科。

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这是中医对于五种主要的情绪和五脏之间关系的陈述。也就是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而怒伤肝,肝伤了人更容易怒,多数情绪都很容易进入这种恶性循环圈,愈来愈容易发怒。

开始时可能偶尔发怒,随着『怒伤肝』肝火愈伤愈旺后,发怒的频率愈来愈高,本来一星期一次,慢慢的进展到两三天一次,最终演变成每天发怒,甚至经常处于怒气充盈的状态。这样的人实际上是无时不刻不在『伤肝』,这时得肝癌的机会就很大了。实际上怒和急都会伤肝,肝癌的人不是很容易发怒,就是性子很急。

脾主思,思的情绪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闷气,而且还时时记挂着。同样的开始时只是略有这种倾向,偶尔生闷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闷气的频率愈来愈高。最终发展成天天甚至时时都在生闷气,这时就有很高的机会演变成胃癌

每一种情绪都会发展成这种恶性循环圈,而形成一个人强烈的情绪特征,俗称为习性。大多数重病症患者,都有很重的特定习性,就算找到了正确的调养方法,也只能略为提升人体的能力,其功效难以和特定习性所造成的伤害相抗衡。

以肝癌为例,假设生一次气所造成的伤害,调养十天能消除。如果平均十天生一次气,那么身体不断的在受伤和康复之间达到平衡。由于这种情绪会进入不断恶化的恶性循环圈,因此,生气的频率会逐渐加快,当快到五天生一次气,那么前次生气在肝所造成的伤害还没有复元,又有新的伤害出现,肝的问题自然一天比一天严重。最糟糕的是许多内脏的伤害,在相当长的时间,身体并不会有不适的感觉,只在气色或外观上有些微的变化。情绪上的变化,由于是渐进式的,自己和周围的人不太容易发现。在现有的健康检查手段,通常都必需到非常严重时才会被检查出疾病

身体在很长的时间里,不断的在调养和伤害所形成拉锯战中度过,除非患者改变了习性减少生气的频率,否则再好的调养手段都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如此,患者必定在生活中执着于某种特定的习性,不断的在身体同一个脏腑造成伤害而不自知。

佛家有云:人生如道场。从情绪和疾病的观点看来,一点都不错。在佛家的多世人生观里,人在不同的人世,会有不同的身世和命运,但是习性却是相同的。在不断轮回的人世里,习性会不断的被强化,形成了执着而无法改变的性格,在人生道场里不断修行的目的,就在去除这种对习性的执着。

习性没有好坏,但如果成为天天重复的习性,那就不好了。人毕竟是人,总有七情六欲,遇到悲伤的事,偶尔悲伤;遇到不如意的事,偶而生气。只要不成为天天发生的习性,都是正常的。成佛是佛家修行的终极目标,有一种说法,成佛指的是『无我』。不执着于特定的习性,也是一种『无我』。

2006-10-06

※※※※※※※

kitywu说:

这篇文章令我感慨良多,因我祖母患胃癌,父亲患肝癌而辞世。祖母去时年少,徒余悲伤,三年前父亲查出时已是晚期,因长年吸烟,我认为是肺癌,哪知竟是肝脏。医生认为是乙肝转化,建议作化疗,我自认不是,如有乙肝早就查出来了,家中一直用公筷,母亲特意做的的肝功能检查也正常。期间经人介绍寻访到一位治肝腹水的中医,可惜我父亲不接受他的见解,开的药方一剂未服,可惜!化疗并未产生奇迹,没有一个医生试图去寻找病源!不到三个月,所有人就在绝望中等到最终结局。

我的疑问一直存在,认为可能和父亲喜服药物及日常生活习性有关(他对健康很关注,一有病痛就要服药)。自此家人对健康也是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父亲的病因始终是我们的心病,直到年初读到手册,又从“中里巴人”贴中得知“六味地黄丸”对于肝旺之人无异火中添柴,而我父亲曾长年服用。

可惜我父亲无缘见到此贴和手册,就算见到,他那执份执着又会接受吗?

亲历过才会懂得珍惜,老师的书我一直认为是上天送给我三十一岁时的生日礼物,让我重新思考,重拾信心,始终对冥冥中的上苍怀有感恩和敬畏!

祝好,并期待新书!10/08/2006

※※※※※※※

阳歌说:

有一个问题要咨询吴老师。我按照书中的方式尝试去按摩膻中穴。多少年没有碰这个地方了。可最近一按,把我吓了一跳。轻轻的按或者触摸就会很疼,我试着揉压或者轻拍了几天,仍然如此。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否意味着我的心包经有比较多的毛病呢。我有肠胃病史,也有鼻炎咽喉炎的病史,还有一些膝关节关节炎,是个慢性病比较多的人。10/08/2006

吴清忠 说:

关节炎是由于长期心包经不通加上肝热引起的,而心包经则由于您的肠胃病史引起的。鼻炎和咽喉炎则说明您身上寒气重,平时食物的吸收不良,血气长期处于下降的趋势,才会形成长期肝热的体质。建议您从一式三招做起,从根本慢慢把血气调高,这些病才有机会改善。10/08/2006

※※※※※※※

家铭说:

请问吴老师,你是如何看待老年性白内障的?谢谢。10/15/2006

吴清忠 说:

白内障通常和小肠有关。如果光开刀而不处理小肠的问题,一段时间还是会复发。但是小肠的问题需要较高血气的身体才能够处理,对老年人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开刀治标可能是唯一的方法。10/16/2006

※※※※※※※

阳歌说:

我读了这段,很受启发,但也因此产生了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1)心是产生所有情绪的来源,除了怒,还有悲伤、恐惧、还有忧伤、还有喜悦、还有焦虑。怒是伤肝的,您的解释理由是因为能量的问题。而且怒气是经由肺来传导的。但如果“传导途径相克说”正确的话,那么,忧、恐都是这样的传导路线。那么,这个理论就需要解释为什么悲就停留在肺,而不往前传导到肝;而恐之类的情绪还需要继续传导。逐级传导似乎是能量递减的(这个也是一个假说,没准中间有正反馈)。

2)其实我觉得这个理论体系如果完善,还需要解释为什么某些人易发怒,而非仅仅解释到怒易伤肝?肝气旺的人容易发怒,也就是它会影响到心,心是君主之关,心的平衡为什么会被肝的状态所左右。10/16/2006

吴清忠 说:

情绪的问题非常复杂,有些是强烈的能量,如怒或恐;有些则如细水长流的伤害,如思。因此,不一定全数是用克的逻辑,有可能也有『相侮』的逻辑。也有些情绪和灵魂有关,在心理医生治疗恐惧时,经常需要用催眠的手法。催眠很可能是直接和人的灵魂沟通,也就是说恐惧很可能伤的是灵体,而不是肉身。灵魂学说在中国古代应该有很高深的研究,只是今天已很难找到文献,只留下一些专业术语,成为我们日常的用语。如三魂七魄、失魂落魄、魂不守舍、魂迁梦系、魂飞魄散等。

灵魂的课题可能得等中医科学化走到一定程度时,医学界能够接受除了今天的『实证医学』以外,仍然需要有一门『理论医学』存在时,才能再往下深化研究,我相信许多较重的慢性病和情绪或心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0/16/2006

※※※※※※※

芽儿说:

吴老师,您好。经朋友介绍,我有幸仔细阅读了您的《人体使用手册》,感觉受益匪浅。现在我也正按照您书中所介绍的方法进行保健。我想将我的症状仔细描述给您看一下,希望能得到些意见。

我是女孩子,今年25岁。面部肤色发黄,较为暗淡。脸上易出油,长痘痘,尤其是生理周期临近的时候。鼻翼周围毛孔较为粗大,而且面部特别容易出汗。不知道怎么才能得到改善,我希望皮肤能变的白皙一些。

我的睡眠不太好。有时候晚上容易兴奋,很晚都睡不着,按照您的方法,我保持10点上床,有时候睡到半夜就醒过来了。之后就再也无法入睡了。我晚上还会出现起来上厕所的问题,很困扰。而且睡眠质量也不好,常常做很多梦。

我从事的是办公室类工作,平时伏案时间较长,所以造成颈椎酸疼,背部肩胛也非常酸痛。可能这个也是我比较贪凉造成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喜欢将手臂肩部整个放于被子外部,有时我也刻意去保暖了,可是我一盖上背子就觉得全身发热,难以忍受,这是什么原因嗯?是不是什么火之类的比较旺盛?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我的下半身偏胖,屁股比较大,腿比较粗,上半身却很瘦,手臂也比较细,请问这种不协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样才能得到改善?

我最近一直在练习瑜伽,不知道对身体有没有帮助,因为是热力瑜伽,温度比较高的环境里练习一个小时左右,平均一个星期2次。

以前我常常胃疼,做过检查除了慢性胃炎之外也没有什么,后来我长期忌口,不吃辛辣生冷的东西之后,这种状况已经得到改善了。不过排便有时还是不顺,基本上每天都有,不过偶尔会便秘一天。还有就是我偶尔会有大便出血的问题。我的肾不知道是不是也不好,因为我常喝下去的水很快就排出来了,很难吸收。

前几天经一个朋友介绍,去了一个中医师那里刮痧,可当我看过你的文章之后,我觉得似乎不太一样,因为我刮痧的时候觉得很痛,是不是那个人技术不过关?他还给我做了“耳穴”治疗法,就是一些小珠子贴在耳朵相应的穴位上按摩。不知道这有没有问题?真不好意思,一下子问了这么多问题,如果您有时间,请帮忙我解答解答哦,谢谢咯!!10/19/2006

吴清忠 说:

面色发黄是血气不足的现象,而黯淡则是寒气。脸部出油是胆功能不佳,容易长痘子是肝热。肝热的时候睡眠会不好,建议睡前40分钟泡热水脚。睡觉时不要穿没袖的上衣,要穿过膝的裤睡便可以,不需要一定盖被子。

下半身偏胖是肾虚的现象,血气上升便可改善。胃痛有可能是你生闷气所造成的,需要改变平常的心情才能改善。以我的经验,刮沙有些人是会觉得比较痛,并不代表刮痧师技术不好。10/20/2006

※※※※※※※

你真的想要健康吗? 32
关于“人体使用手册/疾病是自己创造的”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