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天疱疮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病临床上以厚壁张力性大疱,病理上以表皮下单房大疱,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带有免疫球蛋白G和/或 C3 沉积为其特点。一般全身症状轻微,病程持久,预后较好。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目录

病因

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胸腹、腋下、腹股沟区及四肢屈侧。在红斑的基础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张力性大疱,蚕豆核桃大甚至更大些,半球形,疱壁紧张而较厚,疱液呈浆液性,偶呈血性,不易破裂,破后糜烂面亦较易愈合,尼科尔斯基氏征(加压划过皮肤引起上皮剥脱的现象)阴性。小部分患者可有口腔粘膜损害,但较轻微,全身症状较轻,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程慢性。

根据皮疹分布及形态特点,本病有如下变形:①局限性类天疱疮。皮损常发于下肢或头颈部;②小水疱性类天疱疮。皮损以小于0.5厘米的小水疱为主;③ 增殖性类天疱疮。多发于腋窝腹股沟等摩擦部位,为疣状增生性损害;④多形性类天疱疮。皮疹呈多形性,有红斑、环形红斑丘疹风团及大小不等的水疱。此外,瘢痕性类天疱疮又称良性粘膜类天疱疮,很少见。  

诊断

在老年人躯干、四肢上出现张力性大疱,尼科尔斯基氏征阴性,再结合典型病理表现,即可基本确诊。取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有抗基底膜带抗体(阳性率约为70%),更有助于诊断。

类天疱疮的辨证分析

基本同天疱疮

类天疱疮的辨证论治

参照天疱疮辨证论治施药。

说明:本病一般也宜采用中西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可参照天疱疮。西药主要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但用量一般较天疱疮小,以强的松计算,一般开始剂量为40毫克/日即可(复发者可加大剂量至40~60毫克/日),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以至停药。也有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此外,宜配合支持疗法及预防继发感染

类天疱疮的外治法

参照天疱疮外治法。  

类天疱疮的治疗

类天疱疮的患部先发生潮红斑,丘疹迅速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发亮,外围红晕,数日后水疱结痂,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有后遗神经痛,可数月或更久。那么它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类天疱疮的治疗方法

治疗时需与单纯疱疹脓疱疹鉴别。疱底液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疱液或脑脊液分离到病毒等可协助诊断。治疗原则: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1、局部理疗:如氦氖激光,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

2、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软膏外搽。若疱已破溃,需以3%的硼酸或0.5%新霉素液湿敷或外搽,外搽0.5%新霉素软膏等。

3、全身疗法

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脊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并可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最好在起病5-7天内应用。多用强的松20-30mg/天,分-3次口服,连用一周。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静滴或口服,更昔洛韦伐昔洛韦万乃洛韦疗效亦佳,疗程7-10天。

泛发严重者还应注意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细菌感染干扰素胸腺肽等均有疗效。

关于“类天疱疮”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