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朱兰
Zhū Lán
朱兰
别名 斩龙剑、双肾草、祖师箭、青蛇剑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主肝炎胆囊炎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朱兰(1867—1927),字小东,富阳春茗里(今富阳镇)人。祖、父均业医。兰幼承家学,随父习医,10岁即识中草药百余种。及长,擅长中医外科,有声于时。

清光绪十四年(1888),杭州某道台之子颈后生疽,水米不进。延杭城名医潘新字、马尚功诊治,潘、马皆谓“落头疽”,非开刀不可。道台出身行伍,闻“落头”、“开刀”之语,大怒,将潘、马逐出。后延朱兰往治。道台问:“是何症?宜以何法治疗?”兰答:“此谓‘金龙(脓)疮’,治法甚便。”即以藏于指间之手术刀划之,疽破,脓血并溢。然后排脓、敷药。并云:“此疮如此一划即愈。”自此,名扬杭城。时人谓其开刀“三不见”(不见刀、不见血、不见痛)。

朱兰医德高尚,凡遇贫困者求治,不计酬金;又于室前置笠帽一叠,如求医者遇雨,任其取用。富阳知县赠以“乐善好施”匾额。民国初,设诊所于杭州太庙巷,专治各种疮毒、痛疽,手到病除。名扬邻近各县,患者接踵而至。医务之暇,以吟咏自娱,常与邑中名士郁华、朱邦彦等相唱和,有《寄静草堂诗集》行世。

1927年,因患肾炎,不治而逝于家。  

目录

植物

朱兰(Pogonia japonica Rchb.f)

兰科 Orchidaceae

陆生兰,高12-25cm。根状茎短小。茎直立,纤细,在中部以上具1叶。叶长圆状披针形。花1,淡紫色,唇瓣中部以上3裂,中裂片舌状,边缘由流苏状锯齿,2条纵褶片具鸡冠状突起。分布于东北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生于海拔450-2100m处的山坡地或草丛中。  

中药材

简介

【药名】朱兰

【别名】斩龙剑、双肾草、祖师箭、青蛇剑

【汉语拼音】zhu lan

【功效】清热解毒

【科属分类】兰科

【主治】肝炎胆囊炎;痈疽疮毒;毒蛇咬伤

Bkgg0.jpg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450-3000m的山坡林下或山坡草丛中。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

朱兰,陆生植物。高12-25cm。根茎短小,生3-7条细长根。茎直立,纤细,中部或中部以上具1枚叶。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长3-8cm,宽8-15mm。直立伸展。花1朵,淡紫色;苞片狭长圆形,先钝或急尖,较子房长;萼片狭长圆状近倒披针形,等长,长15-22mm,具5条脉;花瓣和萼片近等长,但较萼片宽,为3-4mm,具5条脉,唇瓣狭长圆形,基部渐狭,在中部以上3裂,侧裂片较短,先端具少数锯齿,中裂片长,舌状,边缘具流苏状锯齿,从唇瓣基部至中裂片先端有2条纵褶片,褶片在中裂片上具明显的鸡冠状突起;合蕊柱纤细,长约1cm,稍弯曲,上部边缘稍微扩大。花期5-6月,果期8-9月。  

其他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朱兰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关于“朱兰”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