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氧气吸入法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基础护理学》 >> 呼吸道护理技术 >> 氧气吸入法
基础护理学

基础护理学目录

氧气吸入法是通过给病人吸入高于空气中氧浓度的氧气,来提高病人肺泡内的氧分压,达到改善组织缺氧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缺氧的临床表现

(一)轻度缺氧

无明显的呼吸困难,仅有轻度紫绀,神志清楚。血气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6.6-9.3kPa,二氧化碳分压(PaO2)大于6.6kPa.

(二)中度缺氧

紫绀明显,呼吸困难,神志正常或烦躁不安。(PaO2)4.6-6.6kPa,PaO2大于9.3kPa.

(三)重度缺氧

显著紫绀,三凹征明显(胸骨上、锁骨上和肋间隙凹陷),病人失去正常活动能力呈昏迷半昏迷状态。PaO2在4.6kPa以下。PaO2大于11.9kPa以上。

二、氧气吸入的适用范围

血气分析检查是用氧的指标,当病人。PaO2低于6.6kPa时(正常值10.6-13.3kPa, 6.6kPa 为最低限值),则应给予吸氧。

1.呼吸系统疾患而影响肺活量者,如哮喘支气管肺气肿肺不张等。

2 .心功能不全,使肺部充血而致呼吸困难者,如心力衰竭时出现的呼吸困难。

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 入组织而产生缺氧,如巴比妥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4.昏迷病人如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病人。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分娩产程过长胎心音异常等。

三、氧气筒和氧化表的装置

(一)氧气筒为柱形无缝筒

筒内可耐高温达15.5Mpa,容纳氧约6000L(图示14-1)。

总开关:在筒的顶部,可控制氧气的放出。使用时,将总开关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4周,即可放出足够的氧气,不用时可顺时针方向将总开关旋紧。

氧气筒


气门:在氧气筒颈部的侧面,有一气门与氧气表相连,是氧气自筒中输出的途径。

(二)氧气压力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压力表 从表上的指针能测知筒内氧气的压力,以Mpa表示。如指针指在120刻度处,表示筒内压力为12.2Mpa.压力越大,则说明氧气贮存量越多。

2.减压器 是一种弹簧自动减压装置,将来自氧气气筒内的压力减低至0.2~0.3Mpa ,使流量平衡,保证安全,便于使用。

3.流量表 用于测量每分钟氧气流出量,流量表内装有浮标,当氧气通过流量表时,即将浮标吹,从浮标上端平面所指刻度,可能测知每分钟氧气的流出量。

4.湿化瓶 用于湿润氧气,以免呼吸道粘膜被干燥所刺激。瓶内装入1/3或1/2的冷开水,通气管浸入水中,出气管和鼻导管相连。

5.安全阀 由于氧气表的种类不同,安全阀有的在湿化瓶上端,有的在流量表的下端。当氧气流量过大、压力过高时,内部活塞即自行上推,使过多的氧气由四周小孔流出,以保证安全。

四、装表法

将氧气表装在氧气筒上,以备急用。

1.将氧气筒置于架上(图14-2)。用扳手将总开关打开,使小量氧气从气门冲出,随即关好总开关,以达清洁该处的目的,避免灰尘吹入氧气表内。

2.将表的旋紧螺帽与氧气筒的螺丝接头衔接,用手初步旋紧,然后将表稍向后倾,再用扳手旋紧,使氧气表直立,检查有无漏气。

3.旋开总开关,再开流量调节阀,检查氧气流出量是否通畅,以及全套装置是否适用。最后关上流量调节阀。推至病室待用。

氧气筒置于架上


图14-2 氧气筒置于架上

五、供氧方法

(一)鼻导管法

1.单侧鼻导管法 将一细导管插入一侧鼻孔,达鼻咽部。此法节省氧气,但可刺激鼻腔粘膜,长时间应用,病人感觉不适。

(1)用物 氧气装置1套,弯盘内盛纱布1块,鼻导管1-2根,胶布棉签,小药杯内装少许冷开水,记录本,笔。

(2)操作方法

①将氧气筒推至床旁,使流量表开关向着便于操作的方向。

②向病人解释,以便取得合作。用湿棉签清洁选择鼻腔,取鼻导管适量长度(鼻尖耳垂的2/3),将鼻导管沾水,自鼻孔轻轻插至鼻咽部(图14-3),胶布固定于鼻翼鼻背及面颊部(图14-4),打开小开关,先调节氧流量,后连接鼻导管,观察吸氧情况并记录吸氧时间。

鼻导管插入长度


图14-3 鼻导管插入长度,自鼻尖至耳垂的2/3

鼻导管胶布固定法


图14-4 鼻导管胶布固定法

③停用氧气时,先分离鼻导管和玻璃接头,后关流量表小开关,取下鼻导管置于弯盘内,清洁面部并去除胶布痕迹,关闭总开关,重开小开关,放余氧关小开关,记录停氧时间。

2.双侧导管法擦净病人鼻腔,将特制双侧鼻导管连接橡胶管,调节氧流量,同上法将双侧鼻导管插入双鼻孔内,深约1cm,用松紧带固定。适用于长期用氧的病人(图14-5)。

双侧鼻导管法


图14-5 双侧鼻导管法

(二)鼻塞

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带有管腔的球状物(图14-6),塞于鼻孔,代替鼻导管用氧的方法。鼻塞大小以恰能塞鼻孔为宜。此法可避免鼻导管对鼻粘膜的刺激,病人较为舒适。

氧气鼻塞


图14-6 氧气鼻塞

(三)面罩法

将面罩置病人口部,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孔上,调节流量。氧流量需6-8L/分(图14-7)。

面罩给氧法


图14-7 面罩给氧法

(四)氧气枕法

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由于氧气筒准备不及或转移病人途中,可用氧气枕代氧气装置。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器以调节流量(图14-8)。使用前先将枕内灌满氧气,接上湿化瓶、导管或漏斗,调节流量即可给氧。

氧气枕


图14-8 氧气枕

(五)氧气帐法

一般应用于儿科抢救时,无氧气帐时,可用塑料薄膜制成帐篷,其大小约为病床的一半,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皮管通入帐内。氧流量需10-12L/分,吸入的氧浓度才能达到60%-70%左右。每次打开帐幕后,应将氧流速加大至12-14L/分,持续3分钟,以恢复帐内原来氧浓度(图14-9)。

氧气帐


图14-9 氧气帐

(六)氧气管道化装置

医院的氧气供应可集中由供应站供给,设管道通至各病区、门诊和急诊室。供应站有总开关进行管理。各用氧单位配有氧气表。当停用时,先拔出鼻导管,再旋紧氧气开关(图14-10)。

六、氧气成份、浓度及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

(一)氧气成分

根据条件和病人的需要,一般常用99%氧气或5%二氧化碳和纯氧混和的气体。

(二)氧气吸入浓度

氧气在空气中占20.93%,二氧化碳0.03%,其余79.04%为氮气,氢气和微量的惰性气体。掌握吸氧浓度对纠正缺氧起着重要的作用,低于25%的氧浓度则和空气中氧含量相似,无治疗价值;高于70%的浓度,持续时间超过1-2天,则发生氧中毒。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慢性缺氧病人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靠缺氧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若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导致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故掌握吸氧浓度至关重要。

(三)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法,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分)

氧流量和氧浓度关系可参阅表14-1(根据上述公式推算)。

表14-1氧流量与氧浓度对照表

氧流量L/min 1 2 3 4 5 6 7 8 9
氧浓度% 25 29 33 37 41 45 49 53 57

七、氧气筒内的氧气可供应时数

计算公式为:

氧气可供应的时数=氧气筒内氧气量(升)-氧气筒容积(升)/每分钟用量(升)×60分钟

例如 已知氧气筒容积为40L,压力表所指压力为9 .5Mpa,应保留压力为0.5Mpa,设病人每分钟用氧量为3L,试问筒内氧气可供应多少时间?

八、氧疗的副作用

(一)氧中毒 长时间吸高浓度氧可产生氧的毒性作用,影响到肺、中枢神经系统、红细胞生成系统、内分泌系统视网膜,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对呼吸器官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即可出现恶心、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咳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呼吸困难。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

(二)吸收性肺不张呼吸空气时,肺内含有大量不被血液吸收的氮气,构成肺内气体的主要成分,当高浓度氧疗时,肺泡气中氮逐渐为氧所取代,PaO2升高,PO2增大,肺泡内的气体易被血液吸收而发生肺泡萎缩。这种现象,在通气少、血流多的肺局部表现得更为明显。故高浓度氧疗时可产生吸收性肺不张。

九、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筒内的氧气是以15.15Mpa灌入的,筒内压力很高。因此,在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助燃,氧气筒应放阴凉处,在筒的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明火5米,暖气1米。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拧螺旋,避免引起燃烧。

2.供氧应先调节流量,尔后连接鼻导管;停 氧时,应先分离鼻导管接头,再关流量表小开关,以免一旦关开倒置,大量气体冲入呼吸道会损伤肺组织。

3.用氧过程中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与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还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降至498kPa时,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尘进入筒内,造成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的危险。

5.对未用和已用完的氧气筒应分别注明“空”或“满”的字样,便于及时储备,以应急需。

附: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疗法是指在高于一个绝对大气压的密闭环境下,利用吸氧进行治疗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特殊的加压舱内,将纯氧在2-3个大气压下供给病人。主要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复苏脑血管阻塞性疾病

高压氧舱主要是通过增加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的含量和提高血氧分压,提高血氧向组织弥散的量,改善病变组织的氧供应,促进有氧代谢而使病变组织上和功能上的恢复。同时还利用高气压的物理作用发挥治疗效果。

32 肺部并发症产生的基础 | 雾化吸入法 32
关于“护理学/氧气吸入法”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给护理学/氧气吸入法条目的留言

--119.86.185.127 2015年11月5日 (四) 16:46 (CST)

留言:请问这本基础护理学是哪个出版社的 谁写的 哪个版本的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