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霉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地霉病是一种偶见的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此菌为酵母真菌,广布各处,可寄生于土壤、西红柿、蔬菜及水果上,最常波及肺与肠道。1842年由Benett首次报告本病,为一结核空洞并发肺地霉病。由于这是一种条件致病性感染,故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皮质类固醇艾滋病等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症状体征

(1)肺地霉病

有如肺结核,且常继发于肺结核,表现为发热,明显的慢性咳嗽,有痰及咯血。X线检查可见成片紧密浸润支气管地霉病不波及肺,症状有如细菌性或念珠菌性支气管炎。不发热但有咳嗽及带血的粘液样痰。X线检查可见弥散的支气管周围增厚。

(2)胃肠道地霉病

胃肠道地霉病有如肠胃炎,伴胃痛腹泻,可与念珠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相混淆。

(3)口腔地霉病

口腔地霉病表现如口腔念珠菌病。念珠白地霉是口腔、舌及颚的一些正常菌群,病变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奶酪样斑、凝乳状白色伪膜,揭除此伪膜,遗留红斑性基底,伴烧灼感。咽、喉及其联合处可被波及。

(4)皮肤地霉病

大多数皮肤地霉病波及皮肤皱襞乳房下、腹股沟臀裂处最常波及,呈典型的红斑及渗出,并有角质层剥离,常有剧痒。此病很像皮肤皱折念珠菌病,很少波及软组织。一旦波及则呈肿瘤性、结节性,肉芽肿性损害,很少波及骨。皮损可波及身体各部,尤其是面、手及躯干,伴明显的痒痛感。

(5)耳地霉病

外耳道地霉病有如曲霉及念珠菌感染,特征为水肿、红斑、上皮剥脱及结痂。主要症状是痒。

疾病病因

感染念珠地丝菌。  

病理生理

传入途径可由口腔、呼吸道、皮肤侵入,但更多作者认为本病是内源性的。因本菌可为一些身体器官的正常菌群,如Schoor报告在314个样品中29%分出本菌;Peler等从痰、粪、尿及阴道分泌物中取样,18%~31%的样品分离出本菌;Arenas等从健康皮肤上分离出此菌;Duron从外耳道中分离出此菌。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等关系不大。

可见真皮、尤其是在皮下横纹肌血管增生,周围有灶性及弥漫性细胞浸润:朗格汉斯巨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纤维化,形成混合细胞性肉芽肿,于浸润细胞间有散在和成簇的7~10μm圆形孢子及少数关节孢子。PAS染色则孢子非常明显,自2μm至10μm大小不一,个别呈圆形,胞壁增厚。

诊断检查

直接检查:痰、粪、渗出液鳞屑用10%KOH涂片可见细的分隔菌丝,有时可见关节孢子。这时很易与皮癣菌及念珠菌种相混淆。肺及支气管地霉病应由X线检查确诊。  

治疗方案

(1)碘化物

碘化钾对支气管、肺及皮肤地霉病很有效,每日用6g,常需持续用4~6个月。简单的用药方案为:20g碘化钾溶解于300mL水中,折合计算可为每15mL的汤匙有1g碘化钾。此药一般可以耐受,主要副作用胃炎,可用牛奶或橘子水冲服来预防之。其它副作用如皮疹、结节红斑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2)制霉菌素

对念珠白地霉非常有效。可按下法应用:①肺及支气管地霉病:可用每日150万u制霉菌素溶于聚乙二醇气雾吸入,最好是在晚间用气雾吸入。②胃肠道及口腔地霉菌:可用制霉菌素霜每日外涂3次。

(3)甲紫

可每日用3个胶囊,每个胶囊含30mg甲紫,其外裹以柳酸苯酯(salol),对口腔及皮肤地霉病可用0.1%甲紫15%乙醇溶液,每日外涂2~3次。

(4)唑类药

适用于肺、胃肠道及皮肤地霉病。酮康唑每日用400mg,伊曲康唑每日~400mg,亦可与制霉菌素或碘化钾并用。

(5)醋酸铝溶液

对耳地霉病可用5%醋酸铝溶液洗涤外耳道。其后应再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关于“地霉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