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屎果树皮
|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羊屎果树皮 | 中药图典 | 
| 羊屎果树皮 Yánɡ Shǐ Guǒ Shù Pí | |
|---|---|
| 别名 | |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主热毒泄泻;痢疾 | 
| 英文名 | |
| 始载于 | |
| 毒性 | |
| 归经 | 脾经、大肠经 | 
| 药性 | 凉 | 
| 药味 | 苦、涩 | 
【拼音名】 Yánɡ Shǐ Guǒ Shù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乌墨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cuminin (L.) Ske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 乌墨 乔木,高15m。嫩枝圆形,干后灰白色。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革质,阔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6-12cm,宽3.5-7cm,先端圆或钝,有一个短的尖头,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干后褐绿色或黑褐色,略发亮,下面稍浅色,两面多细小腺点;羽状脉较密。圆锥花序腋生或生于花枝上,长达11cm,偶有顶生;有短花梗,花白色,3-5朵簇生;萼管倒圆锥形,长4mm,萼齿很不明显;花瓣4,卵形略圆,长约2.5mm;雄蕊多数,长3-4mm,花药丁字着生,纵裂;子房下位,花柱与雄蕊等长。浆果卵圆形或壶形,长1-2cm,上部有长1-1.5mm的宿存萼筒,种子1颗。花期2-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平地次生林及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味苦;涩;性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汤洗。
【摘录】 《中华本草》
| 
 | ||||||||||||||||||||||||||||
出自A+医学百科 “羊屎果树皮”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BE%8A%E5%B1%8E%E6%9E%9C%E6%A0%91%E7%9A%AE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 关于“羊屎果树皮”的留言: |  订阅讨论RSS | 
| 目前暂无留言 | |
| 添加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