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木皮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橡木皮
Xiànɡ Mù Pí
别名 栎木皮、栎树皮
功效作用 解毒利湿;涩肠止泻。主泄泻痢疾疮疡瘰疬
英文名  
始载于 本草纲目
毒性 无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中药大辞典》:橡木皮

【出处】 《纲目》

【拼音名】 Xiànɡ Mù Pí

【别名】 栎木皮(《本草拾遗》),栎树皮(《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麻栎根皮树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橡实"条。

【性味】 《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功效与作用】 治泻痢瘰疬恶疮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中风犯毒露者,取煎汁洗疮,当令脓血尽止。亦治痢。"

②《日华子本草》:"治水痢,消瘰疬,除恶疮。"

【附方】 治诸疮因风致肿:栎根皮三十斤,锉,水三斛,煮令热,下盐一把,令灼灼然热以浸疮,当出脓血,日日为之,差止。(《千金方》)

【临床应用】 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栎树皮1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1500毫升。成人日服3次,每次~50毫升,连服3~7天。服药后1~2天开始见效。经700余例观察,有效率约85%。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橡木皮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 Xiànɡ Mù Pí

【别名】 栎木皮、栎树皮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或辽东栎的根皮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ercus acutissima Carr

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洗净,晒干,切片。

【原形态】 1.落叶乔木,高15-30m,树皮深灰色,或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幼枝黄褐色绒毛;后脱落。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叶柄长2-3cm,有毛;叶革质,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具芒状锯齿,侧脉13-18对,直达齿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12cm,为葇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被柔毛,花被通常5列,雄蕊4,稀较多;雌花1-3个集生于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围坚果的约1/2,小苞片钻形、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球果或卵状长圆形,直径1.5-2cm,高1.7-2.2cm,先端圆形,果脐突起,栗褐色。花期3-5月,果期翌年9-10月。

2.本种与麻栎的区别在于:叶柄长2-5mm;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耳形或圆形,边缘具深波状圆齿;侧脉5-7对;壳斗浅杯状,小苞片扁平或背部凸起。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与针叶林、阔叶林中。

2.生于海拔300-2500m的山坡或山顶阔叶落叶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树皮表面灰黑色,粗糙;具不规则纵裂,软木质;内面类白色。气微,味稍苦、涩。

化学成份】 麻栎树皮及树干含鞣质,树干含鞣质5%-10%。

【性味】 苦;涩;性平

【功效与作用】 解毒利湿;涩肠止泻。主泄泻痢疾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汤或加盐,浸洗。

【注意】 孕妇慎服

【附方】 治诸疮因风致肿:栎根皮三十斤,锉,水三斛,煮令热,下盐一把,令灼灼然热以浸疮,当出脓血,日日为之,差止。(《千金方》)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恶疮中风犯毒露者,取煎汁洗疮,当令脓血尽止。亦治痢。

2.《日华子本草》:治水痢,消瘰疬,除恶疮。

【临床应用】 治疗阿米巴痢疾:取栎树皮1斤,加水3000ml,煎成1500ml。成人日服3次,每次-50ml,连服3-察,有效率约85%。

【摘录】 《中华本草》

关于“橡木皮”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