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荆芥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土荆芥
Tǔ Jīnɡ Jiè
土荆芥
别名 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红泽兰、天仙草、臭草、火油根、香藜草、臭蒿、藜荆芥、鸭脚草、臭藜霍、洋蚂蚁草、虎骨香、虱子草、狗咬、火油草、痱子草、杀虫草、大本马齿苋
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英文名  
始载于 生草药性备要
毒性 大毒
归经 脾经
药性
药味

土荆芥,种拉丁名: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挥发油有毒。其含量以果实最多,故毒性较强,叶次之,茎最弱。常服量10-30,可驱虫。中毒量60—90g,中毒潜伏期为30分钟到4小时。土荆芥油中毒,对呼吸系统兴奋麻痹,对消化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损伤肾脏、毒害视神经听神经,产生永久性的耳聋视力减退症状[15]。轻度中毒有恶心呕吐腹痛感觉异常头痛眩晕,重度中毒则产生谵妄惊厥瘫痪昏迷,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据报道,曾有人服土荆芥油2.4ml,不久即出现昏迷、阵发性痉挛、大脑皮层及听神经遭受不可逆损害,造成聋哑。

科。一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叶互生;披针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不整齐锯齿。花3-5朵簇生于苞腋,再组成穗状花序花被片5,雄蕊5,子房具黄色腺点,柱头3,丝状。胞果扁球形。种子红褐色,有光泽。全株具芳香气味,果含挥发油(土荆芥油),驱虫剂

【别名】臭草[福建、江西、贵州]、臭藜藿、杀虫芥、钩虫草、鹅脚草、狗咬癀

【简介】为藜科藜属植物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以全草入药。播种当年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放通风处阴干。

【形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多分枝,有棱,无毛或有腺毛,揉之有强烈的气味。单叶互生,具短柄。夏、秋之间开绿色小花,穗状花序腋生,分枝或不分枝,苞片叶状,花束细小。胞果膜质,扁球形,包藏于花被内。种子细小,红棕色、光亮。

【生长环境】生于荒野、山坡。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有小毒。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用于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外用治皮肤湿疹瘙痒,并杀蛆虫。

【用法与用量】1~3钱,研粉或制成丸剂,或制成土荆芥油;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土荆芥油有剧烈刺激性。大剂量时引起恶心、呕吐,吸收后能麻痹肠肌而引起便秘,还能引起耳鸣和时觉障碍。中毒剂量则产生昏迷、呼吸迟缓,偶发惊厥。对肝肾也有毒性。虽可用于蛔虫病、钩虫病和钩蛔混合感染。但毒性较大,用时必须严格掌握剂量。成人常用量为0.8~1.2毫升,不可超过极量(1.5毫升);儿童每岁0.05毫升。服药时不宜空腹,亦不宜先用泻药,因能增加吸收。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特征及用途: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左右。茎直立,分枝,圆柱形,有棱,表面淡绿色或微红色。叶互生,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叶背有黄色腺点,花束有顶生和腋生,穗状花序,呈绿色。胞果,绿色圆球形。茎叶和果都有强烈气味。生于林边旷地、草丛中。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用以治疗毛细线虫

使用方法:防治毛细线虫,用土荆芥、干贯众苏梗、苦树根(5:6:3:5)按比例配制,每50公斤鱼用290克,煎汁后混在豆饼中投喂。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全草黄绿色,茎上有柔毛。叶皱缩破碎,叶缘常具稀疏不整齐的钝锯齿;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可见散生油点;叶脉有毛。花着生于叶腋。胞果扁球形,外被一薄层囊状而具腺毛的宿萼。种子黑色或暗红色,平滑,直径约0.7mm。具强烈而特殊的香气。味辣而微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①上、下表皮均有囊状腺毛,头部单细胞,略呈矩圆形,长100-140μm,直径40-56μm,柄1-4细胞。②气孔甚密,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③非腺毛1-7个细胞,顶端细胞长而钝圆,壁薄多扭曲,基部细胞膨大,有纵向角质纹理。④叶肉组织中有草酸钙砂晶、簇晶及方晶。此外,偶见头部为2细胞,柄6-9细胞的腺毛,其基部细胞亦膨大呈锥状。

关于“土荆芥”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给土荆芥条目的留言

--117.136.84.188 2016年7月8日 (五) 11:39 (CST)

留言: 有收购。土荊芥的吗请联系我电话13888541284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