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喑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喉喑,指声音不扬,甚或失音的一种病证。《内经》称无音或者喑,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五邪所乱,……搏阴则为喑”。至明.《医学纲目》始有本病名,并与中风失语之“舌喑加以区别。

目录

喉喑的病因

病症之病因病机,可因风寒外感肺气失宣,会厌开合不利,而致卒然声嗄;亦可因寒邪化火或外感风热,热伤肺气,火灼肺伤而致清肃失职,声道燥涩造成声音嘶哑乃至失音者。亦可因七情过极,气机逆乱,声道不利,或颈部手术络脉损伤所致”。

喉喑的症状

(一)外邪闭肺

症见突然嘶哑或失音咽喉部灼热微痛。如为风寒,则兼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脉浮紧苔薄白;如为风热,发热恶风,咳嗽痰黄,口渴引饮脉浮数,苔薄黄;如热盛,则喉痛增剧,壮热口臭,咯痰黄稠,腹胀便秘尿赤脉洪大而数,舌红,苔黄厚。

(二)气逆郁闭

始因情志抑郁愤怒,继则声哑不出,并伴有胸闷叹息,心烦易怒,气逆上冲,夜寐不宁,或咽部似有物梗阻,脉细弱,苔薄白。

(三)肺肾阴虚

声音低沉费力,语气无力不能接续,常有清噪动作,口咽干燥,脉象细数舌红少苔

(四)络脉损伤

多于颈部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或声音不出,严重者伴见吞咽困难,咽喉感觉迟钝

喉喑的诊断

喉喑的鉴别诊断

针灸治疗本病,在《灵枢.忧恚无言》中说:“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足之少阴,上系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后世医著,如《针灸甲乙经》、《千金翼方》、《针灸资生经》、《卫生宝鉴》、《神应经》等都有载述。尤其是《千金翼方》所提的先灸天窗,移灸百会,复灸天窗的方法,值得在实践中验证。

喉喑的并发症

针灸资生经.第六》:风府承浆,喑不能言。……听宫失声颊车失音阴郄治失音不能言。

喉喑的中医治疗

(一)外邪闭肺

1.治则疏风泄热解毒利喉。

2.处方:天突廉泉;风寒孔最风热合谷,热盛加鱼际内庭

3.方义:天突、廉泉均位于病所。天突能利喉开音;廉泉又名舌本,可疏调舌本部气机。如因风寒所致,加肺经之郄孔最,祛在表之邪,宣调肺气;如为风热所致,加大肠之原合谷,大肠与肺互为表里,可清肺中风热,使肺金得鸣;如毒热过盛,则取手太阴之荥鱼际,足阳明之荥内庭,泄肺胃之积热

4.治法:鱼际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均用泻法。

(二)气逆郁闭

1.治则:疏肝降逆,开郁利咽。

2.处方:太冲侠溪内关、天突、天鼎

3.方义:取太冲、侠溪,旨在平肝疏气,使肝胆之气得降;内关可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天突、天鼎,有利咽开音之效。本组穴位标本同治

4.治法:均用泻法,太冲、侠溪、内关之刺激宜强。

(三)肺肾阴虚

1.治则:补益肺肾,滋润咽喉

2.处方:肺俞膏肓肾俞太溪、天突、天鼎。

3.方义:本型为肺肾之阴液亏虚,喉咙失润,声道失濡所致。取肺俞、膏肓、肾俞可补肺益肾,滋水养液以治其本;肾经循喉咙,夹舌本,故复配足少阴之俞、原穴太溪,滋阴润喉;天突、天鼎为利咽开音之效穴,取此属治标之举。

4.治法:天突、天鼎平补平泻,余穴用中等刺激补法

(四)络脉损伤

1.治则:疏经通络,润喉开音。

2.处方:扶突、太溪、合谷、天突、天鼎。

3.方义:声道络脉受损,经脉枯萎,气机失利而致声嘶失音。取扶突,意在荣阳明之脉,恢复其束骨利机关之功,太溪滋肾阴,润喉咙;合谷为手阳明之原穴,其通经活络,开噤利咽之力甚强。天突、天鼎,利咽开音。

4.治法:太溪、合谷用强刺激补法,余穴以中等强度刺激,施以补法,并可配合艾条灸

喉喑的护理

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二》:喑不能言,合谷涌泉阳交之主。

千金翼方.卷二十六》:灸失喑不语法:先灸天窗五十壮,熄火乃移灸百会五十壮毕,还灸天窗五十壮。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失音任脉天突一穴……针入五分;次针手少阴神门二穴……针入三分;次针手少阳支沟二穴……针入三分,次针足少阴经涌泉二穴……针入五分;如舌急不语,刺哑门一穴,……针入二分;舌缓不语,刺风府一穴……针入三分”。

神应经.鼻口门》:“失音不语:间使、支沟、灵道鱼际、合谷、阴谷复溜然谷”。

神灸经纶.卷三》:“暴喑声哑通里”。

参看

关于“喉喑”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