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信息概要:

目录

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乘车路线

北京本地:13、14、68、42、55、107、810、823、850路等电车或汽车经过。

外地来京者:可在北京站乘103路电车到西安门(府右街)站下车北走即到。

北京西站:可乘109路电车到府右街站下车北走或乘823路到厂桥平安大街站下车南行即到。

住院部医疗班车,班次如下:

一、 8:00从一部住院处发车经二部住院处至门诊(其中每站约需5分钟),8:40由门诊返回;

二、9:00从一部发车各站次同上;

三、10:00从一部发车各站次同上;

四、11:00从一部住院处发车经二部住院处至门诊(无返回);

五、13:00从一部住院处发车经二部住院处至门诊(无返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地图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地图信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由于技术原因,部分医院位置可能不精确,本地图仅供参考。 本地图显示的位置为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邮政编码: 10003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概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北大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近百年来,我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小儿科(1940)、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小儿神经专业(50年代)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胸腔镜手术(1992)、微创切口肺移植(2003)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7个医技科室,6个研究所;共有60个病房,1500张病床。日均门诊量近7000人次,年收治病人45000余人,手术近20000例。我院在职职工 30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近200人,副高级职称250余人,我院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泌尿外科、儿科皮肤科肾脏内科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骨科妇产科眼科病理科核医学科 )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我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680万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自由选择来我院就诊提供医疗保障,同时,我院还承担着全市6万余人的公费医疗,以及占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务。在我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近三十多年来我院累计培养本科生 2600余人,研究生2200余人,其中包括硕士1400余人,博士近800人, 博士后60余人。

目前我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30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约600人,护理系本科生同期在院200人左右。同时,我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在我院参加各级医师培训、进修及考试的人员共计近7000人。

北大医院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秉承“厚德尚道 ”的院训,贯彻刘玉村院长提出的“以人为本,员工至上”的办院理念,在“继承、创新、和谐、竞争”办院方针的指导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努力把我院建成“员工工作的乐园、人才培养的沃土、科学研究的殿堂、医疗服务的圣地、国际交流的中心”。作为“国家队”医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院尽我们的努力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并大力支持农村卫生事业,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问题,争做广大人民满意的医院。北大医院刘院长携全体员工感谢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多年来对我们的信任和厚爱。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创建于1915年,为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1991年设立妇儿医院,为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WHO)审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全院职工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

医院规模

全院共有51个病房,1368张病床,设有29个临床科室和12个医疗技术科室,拥有代表当代医学水平的高、精、尖设备6678台(件)。日均门急诊量4000人次,年收治病人23000余人,手术

Bkojb.jpg

万余例。医院承担50万人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任务,62105人的公费医疗合同;承担医疗照顾合同8620人,及占北京八分的干部保健任务。

医院科室

医院还有多专业、多层次、高质量的50个特需门诊和400多个专家门诊及103个专业门诊。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尤其对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男科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性病科等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的救治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介入疗法治疗冠心病肾小球疾病的研治,肝、肾移植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盆脏器切除术、门脉分流断流术、胃癌扩大根治术心脏搭桥术,腔镜及显微手术、关节置换术和青光眼、儿童弱视斜视的治疗,小儿神经、小儿肾脏、小儿心血管新生儿等疾病的防治与研究均居国内前列或为世界先进水平。

医院科研

医学教育实行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三条教育轨道。研究生教育设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8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

Bkojc.jpg

医学科学研究设有6个研究所,10个研究中心,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研究室、5个实验室、6个科研辅助科室,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2个专业。

医院还设有专门的预防保健机构,负责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定期体检、卫生宣教等工作。

北大医院誉名于海内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广泛。

医院之最

(1)北大医院是我国政府自己最早建立的国立医院,并一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的教学医院之一(1915年)。

Bkojd.jpg

(2)医院在学校督导下,科研工作活跃,吴祥凤(内科学家)、刘兆霖(外科学家)、梁铎(放射学家)著书立说,最早发表论文分别为《临床便资》、《外科各论》、《外科史》、《胆囊X光检查》等(30年代初)。

(3)诸福棠教授最早在我院创建小儿科(1940年)。

(4)在综合医院中,该院最早设立齿科(1942年2月正式开诊)。

(5)钟惠澜教授和翁心植教授首次发现我国第一例亚热带家族性、Gaucher病,并精心治疗,首开我国热带病治疗与研究的先河(1946年)。

(6)吴阶平、谢元甫教授在我国首创泌尿外科专业并建立第一个泌尿外科病房(1946年)。

(7)王叔咸教授在我国最早建立肾脏疾病专业(1950年)。

(8)谢荣教授最早对静脉普鲁卡因麻醉做重大改进,使手术局麻也可起到全麻作用,在抗美援朝中救治了大批伤病员,并在国内外普遍推广应用(1951年)。

(9) 吴阶平教授最早提出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新概念(1953年)。

(10)吴阶平教授领导我院泌尿外科最早应用经皮穿刺造影诊断,最早应用经皮穿刺造影术,并被国内普遍采用,比国外开展此项技术早20年(1953年)。

(11)王叔咸教授在我国最早提出肾炎分型说、酮体糖尿病简化治疗方法和三期治疗原则,并首先实践,在国内普遍采用(1954年)。

(12)汪绍训教授同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谢志光教授合作创制了中国人适用的计算'心表面积预计值表',填补了我国空白,被学术界称之为'汪-谢公式'(1956年)。

(13)吴阶平教授最早在我国设计利用回盲肠进行膀胱扩大术,将此项技术介绍给患者比国外早10-20年(1959年)。

(14)林传骧教授在我国综合医院中最早建立心血管病房;最早建立心电图室和开展心导管检查(50年代中后期)。

(15)李家忠教授同柏椿年教授最早开展二尖瓣分离术和心天性心脏病手术(50年代中后期)。

(16)左启华教授在我国首创小儿神经专业,目前仍为国内牵头学科(50年代)。

(17)受卫生部委托汪绍训教授起草制订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矽肺X线诊断及其分期标准》(50年代末一60年代初)。

(18)柏椿年教授最早在我国开展第一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并获得成功(1963年)。

(19)经卫生部批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室,即临床代谢及肾炎研究室、泌尿外科研究室、抗菌素研究室建在我院(1964年)。

(20)苏宝铭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在国内最早创制并应用小夹板治疗骨折,缩短疗程1/3,引起中外学术界的重视(60年代初)。

(21)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我院普外烧伤专业成功抢救的全身烧伤达98%,Ⅲ°烧伤面积达38%,并伴有呼吸道严重烧伤的北京礼花厂工人王世芬至今仍然健在,其成功度可称国内之最(1968年)。

(22)李家泰教授率先将呋苄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并在国内推广(1980年)。

(23)李美玉教授在国内最早引进国外新技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1983年)。

北大第一医院院徽

(24)王海燕教授及他的助手在国内最早建立肾炎模型系列(1985年)。

(25)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卫生部全国小儿斜视弱视防治中心建在我院(1986年)。

(26)朱国英教授等在我国最早开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目前仍居领先地位(1986年)。

(27)我院妇儿医院是亚洲最大的,国内唯一,妇产儿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妇儿医院(1991)。

(28)在全国论文排行榜中连续两年排在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第三名,地方医疗机构第一名(1997、1998)。

(29)张明礼教授主持研制的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诞生,填补了我国空白,目前国内已有千余家医院采用(1997年)。

(30)小儿科和心内科合作为出生仅为六个月的一位患先天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安装了国内体积最小,重量仅为18.8克的心脏起搏器,也是我国接受此种治疗的最小患儿(1999年)。

(31)我院于1999年12月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迄今全国仅我院一家获此殊荣。

历史沿革

1912年10月26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北京医科大学前身)正式成立。1914年12月30日,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设诊察所。1915年2月15日,诊察所正式创建并于当日正式开诊。1923年9月,随学校易名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设诊察所。1927年4月,诊察所改建为北京医科大学校附属医院。1927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校与其他8校合,易名为京师大学堂医科,附属医院随之更名。1928年6月,京师大学堂改组为北平大学,医科改称医学院,医院遂称北平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京城百姓惯称'平大医院'。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大学等迁至西安,组成西北临时联合大学,医学院改称临大医学院,大批医务人员随迁。1938年3月,平大医院重新开院。1946年,医学院合并于北京大学,医院随之易名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北大医院'从此得名。1952年,北京医学院独立建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1958年,改称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医院随学校易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987年,医科大学撤销医疗系建制,遂设该院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991年6月,医院设立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儿医院。1993年,分别被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审定为'三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北京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文化

院 训:厚德尚道

办院理念:以人为本 员工至上

办院方针:继承 创新 和谐 竞争

发展方向:员工工作的乐园

医院院徽

人才培养的沃土

科学研究的殿堂

医疗服务的圣地

国际交流的中心

重点学科

泌尿外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 儿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 皮肤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 肾脏内科(2002年) 北京市重点学科 心血管内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 血液内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 骨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 妇产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 眼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 病理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 核医学科(2001年) 教育部重点学科(参与学科)

乘车路线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八号

(外地患者):火车站路线:从北京站出发,乘坐420路在灯市西口下车,换乘111路在厂桥路口东下车,步行至医院;从北京西站出发,乘坐54路在天宁寺桥西换乘42路,在厂桥路口西下车,步行至医院; 行车路线

(本地患者):市内乘坐公交13路、68路、810路在厂桥路口西下车,步行至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先进设备

核医学科

现拥有PET/CT、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单探头SPECT、甲状腺功能测定仪、全自动智能放射免疫计数仪。开展脏器显像检查五十余项,年检查量约5000人次;体外放射分析年检10000人次。是集核素显像、脏器功能测定、放免测定和核素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并成为教育部“核技术应用”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培养点。 科室的临床工作重点为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和功能测定,

科室的技术力量和整体水平在全国核医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科室现有工作人员近20人,医师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人员梯队建设良好,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

医学影像科

目前共有CR 4台,DR 7台,乳腺X线照相机3台,数字化胃肠X线机5台,多功能平板胃肠机1台单螺旋CT机1台,4排、16排及64排CT机各1台,1.5T、3.0T磁共振机各1台。医学影像科在常规X线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

影像科具有近90年历史,现有在编人员85人,包括医师、技师、护士和登记人员等,其中技师分为常规X线、CT及MR组,医师分为胸组、腹组、神经儿科组、急诊及骨关节组等专业组。

超声诊断中心:

拥有最先进的超声检查仪器—Philips IU22、Siemens Sequoia 512等大、中、小型设备共9台,包括7台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在编18人,包括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技师5人,其中有三人现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委员、秘书、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编委。

物理医学康复科

总建筑面积531平方米。诊断治疗设备共有77台,诊室、各治疗室、准备室、示教室等共25间。现有医生7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生1名,住院医生3名。治疗师17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7名在脑卒中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脊柱康复及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和儿童脑瘫康复方面我科开展的工作独具特色,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

病理科

目前病理科在1,000平方米的空间环境中,拥有常规大病理量病理切片制作技术室,全自动化先进的常规技术大型设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和分子病理实验室。年外检量逾20,000例,非妇科细胞学3,000例,尸体解剖30例以上。科内拥有合理的病理技术和诊断,以及科研教学工作的人才队伍。医生教师队伍包括教授或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

检验科

检验科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凝血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细菌鉴定/药敏仪,PCR分析仪等先进设备近500台。下设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诊断学检验6个专业和一个门诊采血中心。分为门诊,第一住院部,第二住院部,第三住院部四个区域。下设11个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400余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52人。在正式编制人员94人中,研究系列4人,医师系列9人,医技系列79人,其它2人。

电镜室:

透射电镜2台,扫描电镜1台,超薄切片机3台,自动化组织处理机1台,自动冷冻置换仪1台等。面向全院各科室及临床研究所开放,是我院科研平台的重要组织部分,开展了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免疫电镜等科研服务和病理诊断工作。,尤其在肿瘤肾脏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吸引了院外多家医院前来送检病例和会诊。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主管技师3人,技师1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所获荣誉

我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的领先地位,于1999年12月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自1978年开始,我院累计获得国家级、部委级、市级、校级等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320余项;近二十年来,发表论文总数2万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总数多年位居医疗机构前列,共计达700余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附近的医院

参看

关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