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骨折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上颌骨是面部中心骨骼,结构较薄弱,内有大窦腔,附于颅底,呈支架结构,致伤后常伴发邻近结构和颅脑损伤。 上颌骨非火器性骨折一般分为低、中、高位三种类型,火器性骨折多为开放性,临床上无典型分类,可有粉碎性或洞穿性等。上颌骨血运丰富,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强,应争取尽早重定与固定。

症状体症:

1.骨折段移位,有异常动度; 2.咬合错乱; 3.面部肿胀畸形鼻出血; 4.眶周皮瘀血眼球运动障碍复视

治疗原则:

1.骨折重定和固定治疗;

2.抗休克、颅脑损伤治疗;

3.抗生素治疗;

4.对症支援治疗;  

目录

疾病分类

口腔科  

症状体征

(一)临床分类 Le Fort曾根据骨折的好发部位将上颌骨骨折分为Ⅰ、Ⅱ、Ⅲ型。

1、Le Fort Ⅰ型骨折 是低位或水平骨折。典型的骨折线从梨状孔外下怨,根尖下,过颧牙槽嵴,至上颌结节上方,水平地向后延伸至两侧上颌骨翼下颌缝附近。两侧骨折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来自前方的暴力,可使硬腭的中缝裂开。

2、Le Fort Ⅱ型骨折 又称中位或锥形骨折。骨折线情况鼻骨泪骨、眶底、颧颌缝区达上颌骨翼下颌缝处。

3、Le Fort Ⅲ型骨折 是高位骨折或称颅面分离。骨折线经过鼻骨、深骨、眶内、下、外壁,颧额缝,颧颞缝,向后下止于上颌骨翼下颌缝,造成完全性颅面骨分离

(二)临床表现

1、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 上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受暴力的大小和以及上颌骨本身重量的影响,无论上颌骨为何型骨折,常同时伴有翼突骨折。由于翼内肌的牵引,使上颌骨的后份向下移位,而出现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软腭也随之移位接近舌根,使口咽腔缩小时,还可影响吞咽呼吸触诊时,上颌骨可出现异常动度。暴力来自侧方或挤压时,可发生上颌骨向内上方或外上方的嵌顿性错位,局部塌陷,咬合错乱。这种错位触诊时东动度可不明显。在高位颅面分离的伤员,可见颜面中段明显增长,同时由于眶底下陷,还可出现复视。

2、眶区淤血 由于眼睑周围组织疏松,上颌骨骨折时眶周容易水肿,皮下瘀血、青紫、呈蓝色眼圈,称眼镜征。球结膜也可出现淤斑。如发现鼻腔外耳道出血,含淡红色血水,应考虑发生脑脊液鼻漏或耳漏,是筛板骨折或合并颅前窝或颅前窝或颅中窝骨折的体征。  

疾病病因

较大暴力  

诊断检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拍摄鼻颏位或头颅后前位X线片,必要时再拍摄颅片和CT片,以明确骨折段移位情况,同时了解有无邻近骨骼的损伤。注意对合并有严重颅脑损伤的伤员,仅作一般的平片检查,切忌过多搬动而使伤情加重,待伤情平稳后作进一步检查。  

治疗方案

尽早进行复位和固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和面形的对称和运匀称,同时使用防止感染镇痛、合理营养、增强全身抵抗力等方法,为骨创的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必须紧密注意有无全身其他部位合并症的发生,一定要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局部处理。

参看

关于“上颌骨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