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浪多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百浪多息(英语:Prontosil)是世界上第一种商品化的合成抗菌药(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现在已经有许多药物能对抗感染性疾病。但在人们可能因咽喉感染而死亡的时代,百浪多息的发现是一个惊人的突破。

发现历程

1932年,多马克发现一种红色的染料,他将它注射进被感染的小鼠体内,能杀死链球菌。尽管多马克直到1935年才发表了他的发现,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还是听说了他的发现。他们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发现这种染料不但对小鼠有效,对人也同样有效,尽管它把人的皮肤染成了鲜红色。科学家们后来发现了这种药物可以裂解为两部分,幸运的是活性部分---磺胺是无色的。

最初的研究认为百浪多息分子中的染料生色基团偶氮基是使其产生抑菌作用的有效基团,以此为基础大量的偶氮染料被合成出来用以测试它们的抗菌活性,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只有含磺酰胺的偶氮染料才有抗菌作用,而没有磺酰胺基团的偶氮染料则无抗菌活性,由此推测出在体内偶氮基团的断裂分解产生对氨基苯磺酰胺才是产生抗菌作用的真正原因。通过对合成的对氨基苯磺酰胺的研究发现它在体内外均有抑菌作用,随后又从服用百浪多息的病人的尿液中分离得到了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考虑到乙酰化反应是体内代谢的常见反应,确定百浪多息这种染料实际上是一种前药,在体外没有任何活性,在体内由它转化得到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便是早期被忽略的对氨基苯磺酰胺。

没有人知道多马克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才发表他的结果,但可能是因为他知道百浪多息己作为染料申请了专利。他试图发现一处类似的化学物质以便能申请专利。所以延迟了发表,此时成千上万的人正受到链球菌的感染。

青霉素被发现之前,磺胺是最好的抗菌药物。磺胺不是通过直接杀死细菌,而是用阻断它们增殖的方式来发挥作用的,人们首次有了治疗诸如肺炎。产褥热等疾病的药物。

磺胺类药物

第一种磺胺药物“百浪多息”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成功,使得现代医学进入化学医疗的新时代。不久,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富埃夫妇及其同事揭开了百浪多息在活体中发生作用之谜,即百浪多息在体内能分解出磺胺基因—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磺胺与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对氨基甲酸在化学结构上十分相似,被细菌吸收而又不起养料作用,细菌就不得不死去。药物的机理搞清后,百浪多息逐渐被更廉价的磺胺类药物所取代,并延用至今。1939年,多马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但希特勒禁止德国人接受诺贝尔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多马克才于1947年赴斯德哥尔摩补领奖章和奖状。

碘胺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繁殖,而没有杀菌的能力。因为细菌生存,必须对一氨基苯甲酸(PABA)为细菌合成核酸提供辅酶F。由于磺胺药物的分子结构,电荷分布同PABA很相似,能与PABA互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妨碍叶酸合成。二氢叶酸是辅酶F,影响核酸合成,则使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再利用机体各类防卸机能克服细菌感染。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磺胺类药物可分肠道易吸收类(如磺胺甲基恶唑),肠道难吸类(如酞酰磺胺噻唑),局部外用药(如磺胺醋酰钠)。而肠道易吸收类磺胺药物又可分为短效,中效及长效类等三种。

参看

关于“百浪多息”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