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莓
|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牛奶莓 | 中药图典 |
| 牛奶莓 Niú Nǎi Méi |
|
|---|---|
| 别名 | 红腺悬钩子、高脚红毛饭消扭、虎泡、七月泡、灯笼泡、马泡、红刺苔 |
| 功效作用 | 主治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 |
| 英文名 | root of Redglandular Raspberry |
| 始载于 | 《新华本草纲要》 |
| 毒性 | |
| 归经 | 胃经、肝经、肾经 |
| 药性 | 寒 |
| 药味 | 苦 |
Rubus Sumatranus Miq.
【药 名】:牛奶莓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牛奶莓的根。
【性味归经】:淡,凉。肝、肾、胃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
【别 名】:红腺悬钩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龙泡(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有清热解毒,利水的功能。用于妇女产后寒热、腹痛、食欲不振、急性耳炎。
|
||||||||||||||||||||||||||||
出自A+医学百科 “牛奶莓”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7%89%9B%E5%A5%B6%E8%8E%93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 关于“牛奶莓”的留言: | |
|
目前暂无留言 | |
| 添加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