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蓼

(重定向自Persicaria amphibia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两栖蓼
Liǎnɡ Qī Liǎo
别名 小黄药、水荭、天蓼
功效作用 清热利湿。用于痢疾;外用治疔疮
英文名  
始载于 贵州草药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多年生草本,有根状茎。生于水中者:茎横走,节部生根;叶有长柄,柄由托叶鞘中部以上伸出;叶片矩圆形,浮于水面,长5~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钝,基部通常为心形。生于陆地者:茎直立,不分枝;叶有短柄;叶片宽披针形,密生短硬毛,长6~14厘米,宽1.5~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托叶鞘筒状,顶端截形。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苞片三角形;花淡红色或白色;花被5深裂;雄蕊5;花柱2,伸出于花被之外。瘦果近圆形,两面凸出,黑色,有光泽。

生于湖泊、河流浅水中和水边湿地。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湖北、云南、贵州等地。

【各家论述】《贵州草药》:清热利湿。治痢疾,脚浮肿,疔疮。

【别名】小黄药

【来源】科蓼属植物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痢疾;外用治疔疮。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1)山东昌维地区有用本品治疗肥大性脊椎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关于“两栖蓼”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