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砷化氢为无色气体,是极强的溶血毒物。

目录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砷中毒

(二)发病机制

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进入血液砷化氢95%~99%以非挥发性形式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溶血。目前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已观察到巯基有保护红细胞免受砷化氢溶血的作用,也可能当砷化氢氧化时产生的过氧化氢红细胞膜的巯基结合而损伤红细胞膜。溶血后形成砷-Hb复合物及砷的氧化物,随血流分布全身,若肾功能未受损害,最后由肾排出。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急性严重中毒临床表现分4期:

1.前驱期 在吸入毒物3~7h内因血管内大量溶血引起腰痛腹痛寒战呕吐,随即有棕褐色尿(血红蛋白尿),此期一般仅数小时。

2.血红蛋白血症期 大量溶血引起的贫血黄疸,在12~24h内可损失原有红细胞的50%。1~2天后有明显黄疸,肝、脾大,且有压痛

3.急性肾功能衰竭期 溶血后形成的砷氧化物、血红蛋白管型以及破碎的红细胞等堵塞肾小管,引起少尿甚至无尿。此外,溶血后的贫血造成肾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肾损害

4.恢复期 轻度中毒临床可无急性肾衰期。此外,砷化氢本身对肝、肾、心有直接损害作用,国外文献报道病死率约22.5%。若吸入少量砷化氢,但持续较长时期,也可发生贫血、黄疸及多发性神经炎皮肤病变。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诊断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检查化验

外周血片中可见红细胞碎片,并有明显的大小不一和畸形的红细胞。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可见增多,但渗透脆性正常。尿砷浓度增高。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X线生化血尿便常规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砷的接触。

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环境并吸氧。早期可考虑换血以抢救砷化氢溶血反应,去除砷化氢复合物、砷化氢物以及红细胞碎片,并同时补充必要的血红蛋白量。碱化尿液以减轻肾小管内血红蛋白的沉积。早期及短程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抑制溶血反应。出现少尿时,早期使用高渗脱水剂和快速利尿剂,以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已发生急性肾衰要尽早用血液透析。以及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性感染。此外,急性砷化氢中毒所致溶血有自限性,巯基络合剂在急性期不宜使用;恢复期是否需要应视病情而定。

(二)预后

参看

关于“砷化氢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