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子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樟树子
Zhānɡ Shù Zǐ
别名 樟梨、香樟子、大木姜子、樟木子、樟扣、樟子、樟太蔻
功效作用 散寒祛湿行气止痛。治吐泻,胃寒腹痛脚气,肿毒。
英文名  
始载于 本草纲目拾遗
毒性 无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出处】 《纲目拾遗》

【拼音名】 Zhānɡ Shù Zǐ

【别名】 樟梨(《纲目拾遗》),香樟子、大木姜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樟木子(《中药志》),樟扣(《广西中药志》),樟子、樟太蔻(《广东中药》Ⅱ)。

【来源】 为樟科植物果实。秋、冬采集成熟的果实,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樟木"条。

【生境分布】 产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

【性状】 干燥果实,圆球形,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皱缩不平,或有光泽,直径约5~8毫米,有的基部尚包有宿存的花被。果皮肉质而薄,内含种子1枚,黑色。气香、味辛辣。以个大、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性味】 《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功效与作用】 散寒祛湿行气止痛。治吐泻,胃寒腹痛脚气,肿毒。

①《纲目拾遗》:"磨涂肿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②《广西中药志》:"治呕吐水泻,腹痛。"

③《湖南药物志》:"利尿,解酒。"

④《广东中药》Ⅱ:"祛风散寒,行气止痛,开窍消肿,祛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头晕头痛呕吐泄泻,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走马箭,水煎服。煎水外洗治寒湿脚气。(《广东中药》Ⅱ)

②治胃肠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樟树干果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关于“樟树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