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1rx.jpg

红芪

【英文名】 RADIX HEDYSARI

【别名】岩黄芪、黑芪,红芪又叫 " 独根 "。

【科属】豆科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因其皮色红润 , 故称红芪。自古与黄芪通用 , 但其原植物与黄芪同科不同属。我国名医陶弘景就说 :" 黄芪第一出陇百沈阳 , 色黄白 , 甜美 , 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岩昌者 , 色白肌理粗 , 甘而温补。色赤者可作膏贴 , 用消痛肿 " 。前者系指甘肃省野生黄芪 , 后者所指即产于甘肃省岩昌、武都等地的野生红芪。

秋季挖根,堆起发热,以使糖化,然后去掉茎基须根,晒至柔软,手搓再晒,直至全干。

野生红芪

【制法】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长10~50cm,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剥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6 ~8 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外侧有2 ~4列厚角细胞韧皮部较宽,外侧有裂隙纤维成束散在,纤维壁厚,微木化;韧皮射线外侧常弯曲。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其周围有木纤维纤维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粉末黄棕色。纤维成束,直径5 ~22μm ,壁厚,微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不均匀增厚。草酸钙方晶直径7~14μm,长约至22μm。 具缘纹孔导管直径至145μm。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19μm;复粒由2~8分粒组成。

种植红纸

(2) 取本品粉末5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80ml,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移置分液漏斗中,用1%碳酸钾溶液振摇提取3次(20ml、20ml、10ml),合并碳酸钾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再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红芪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苯(3:2: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桃红色斑点。

中药化学鉴定】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加0.2%三酮溶液2滴,至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后呈紫红色。(检查氨基酸多肽)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3g,加水15ml冷浸过夜,滤过,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以乙醇溶解成每ml含1mg的对照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点于同一硅酸G薄层板上,以乙醇-氨水-水(7:1:2)展开,展距20cm,取出晾干,喷雾吲哚试剂,105℃烘烤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 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形态特征】

红芪基原植物多序岩黄芪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 〉系多年生直立草本 , 高达 1.5 米。根呈长圆柱形 , 少分枝 , 长 10-50 厘米 , 直径 0.5-2 厘米 , 表面红棕色 , 皮孔横长 , 黄色或 暗黄色 , 略凸出。茎有细瘦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 ,L 长达 15 厘 米 ; 小叶 7-25, 长圆状卵形 , 长 1-3.5 厘米 , 宽 5-9 毫米 , 先 端近平截或微凹 , 有小刺尖 , 基部宽模形 , 全缘 , 下宙中脉被长柔 毛 : 小叶柄甚短。总状花序胶生 , 长达 15 厘米 , 有花 20 余朵 , 花梗 纤细 , 长 2-3 毫米 , 有长柔毛 , 花等斜钟形 , 被短毛 , 下尊齿较 长大 ; 花冠淡黄色 , 长约 1 厘米 , 旗瓣长圆状倒卵形 , 龙骨瓣较旗 瓣长。芙果有子房柄 , 具 3-5 英节 , 有窄翅 , 表面有稀疏网纹及短柔毛 , 每节有圆形种子 1 粒。

【生长习性】

红芪为深根植物 , 性喜凉爽 , 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 , 怕热怕涝 , 气温过高就会抑制地上部植株生长。土壤湿度犬 , 会引起根 部腐烂。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 壤。土质粘重则主根短 , 侧根多 , 生长缓慢 , 产量低。花期 6 月下 句至 7 月上句 , 果期 7-9 月。红芪种皮较坚硬 , 吸水力差 , 发芽率 为 60 一 7oqb 。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地温 7-80C, 湿度适宜时 ,

10-15 天即可出苗。土壤干旱则不易萌发出苗。播种两年后开花结 实。

【生态特征】

红芪在自然状态下 , 生长在海拔 1800-2500 米的高原山脊 , 台 地及沟谷边缘。土壤为棕壤、褐土及淋溶褐土 , 土层深厚。生长区 年平均气温 6-12 。 C; 》 10 。 C 的积温 1700-3500 。 C, 年平均降水 430-470 毫米 ,4-9 月相对干旱 ; 植被以灌丛草原为主。

【资源分布状况】

甘肃省野生红英主要分布于岩昌、武都、峡县、舟曲、临潭、卓尼、文县、礼县、武山、西和及临夏等地。由于红芪根入药 , 茎、叶可作 饲料 : 和燃料 , 野生红芪只有甘肃偏僻的高寒山地有部分分布, 多为人工栽培红芪四 .

【备注】(1)同属植物中下列4种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有代红芪入药者:紫花岩黄芪Hedysarum austrosibiricum B. Fedtsch;川西岩黄芪Hedysarum limprichtii Ulbr.;太白岩黄芪Hedysarum viciodes Turcz. var taipeicum (Hand.-Mazz.) Liu;锡金岩黄芪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摘录】《中国药典》

关于“红芪”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