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气味中药学名词。即性味。指药物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的基本属性,它们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与效能。

嗅觉气味

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道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两侧总面积约5cm2。由于它们的位置较高平静呼吸时气流不易到达。因此在嗅一些不太显著的气味时,要用力吸气,使气流上冲,才能到达嗅上皮。嗅上皮含有三种细胞,即主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主细胞也称呼嗅细胞,呈圆瓶状,细胞顶端有5-6条短的纤毛,细胞的底端有长突,它们组成嗅丝,穿过筛骨直接进入嗅球。嗅细胞的纤毛受到存在于空气中的物质分子刺激时,有神经冲动传向嗅球,进而传向更高级的嗅觉中枢,引起嗅觉。

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同一动物对不同有气味物质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嗅上皮和有关中枢究竟怎样感受并能区分出多种气味,目前已有初步了解。有人分析了600种有气味物质和它们的化学结构,提出至少存在7种基本气味;其他众多的气味则可能由这些基本扬眉吐气的组合所引起。这7种基本气味是: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和腐腥味;他们发现,大多数具有同样气味的物质,具有共同的分子结构有特殊结合能力的受体蛋白(理论上至少有7种),这种结合可通过G-蛋白而引起第二信使类物质的产生,最后导致膜上某种离子通道开放,引起Na+、K+等离子的跨膜移动,在嗅细胞的胞体膜上产生去极化型的感受器电位,后者在轴突膜上引起不同频率的动作电位发放,传入中枢。用细胞内记录法检查单一嗅细胞电反应的实验发现,每一个嗅细胞只对一种或两种特殊的气味坡反应;还证明嗅球中不同部位的细胞只对某种特殊的气味起反应。嗅觉系统也其他感觉系统类似,不同性质的气味刺激有其相对专用的感受位点和传输线路;非基本气味则由于它们在不同线路上引起的不同数量冲动的组合特点,在中枢引起特有的主观嗅觉感受。  

气味与行为

1. 引起嗅觉的气味刺激主要是具有挥发性、可溶性的有机物质。有六类基本气味,依次为花香、果香、香料香、松脂香、焦臭、恶臭。香与臭是一种主观评价,香味使人感觉舒适,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一种气味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就有不同的评价,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时对一种气味也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

2.举例说明气味与健康的关系。

不同的气味可能引起生理上的不同变化。使血压降低,心律减慢等的气味被用来治疗高血压。如茉莉花可刺激大脑;草气味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天竺花香味有镇定安神,消除疲劳,加速睡眠的作用。白菊花艾叶银花香气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桂花的香气可缓解抑郁,还对某些躁狂型的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参看

关于“气味”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