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血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毒血症

毒血症(toxaemia)是指细菌毒素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或休克

细菌毒素从局部感染病灶进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性持续高热,伴有大量出汗,脉搏细弱和休克.由于血菌毒素可直接破坏血液中的血细胞,所以往往出现贫血现象.血液培养找不到细菌.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严重损伤,血管栓塞、肠梗阻等病变,虽无细菌感染,但大面积组织破坏产生的毒素,也可引起毒血症.

毒血症毒血症又称"多发脓肿",过去有人称作"脓毒败血症",属于病情较重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之一。成团的大量细菌集中在一起即形成细菌栓子,当细菌栓子间歇侵入人体血循环中,并停留于身体某处,引起一系列的症状时,称为脓毒血症。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临床突出的表现是多发脓肿的形成。  

目录

传染病的毒血症状

毒血症

由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称为毒血症状,如皮疹头痛关节痛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是多种传染病常见的共同表现。 早期病儿可在局部存在化脓性病灶,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痱节、急性骨髓炎等,这些病灶是引发脓毒血症的祸源。发病后出现高热,烦躁不安、哭闹、恶心呕吐、脉快、头痛,嗜睡脱水酸中毒等症状。少数并发中毒性休克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试验结果阳性。有少数人症状不典型,这些孩子只表现体温基本正常或时高时正常,肢体疼痛腰背痛乏力等,容易误诊。到了中后期病儿出现皮下多发脓肿,这些脓肿好发于驱干,开始为单个,后呈多发,脓肿初为硬结样,约1周后才出现波动,此时穿剌物为脓性液。有些病例脓肿可持续多日不化脓。此外在肺、肝、脑、肾可能出现脏器脓肿,尤以肺脓肿最多见;还可出现纵隔感染膈下脓肿等。脏器脓肿经X线片,B超,CT等检查,可以协助诊断。由于感染的损害,在本病的后期病儿出现消耗性病容,消瘦或浮肿,低热,肝脾轻度肿大,贫血等全身性感染表现。  

治疗措施

毒血症

治疗则根据病儿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凡有休克表现或发现有脏器脓肿,宜入院治疗,需给予大剂量抗生素和积极支持治疗,包括少量多次输血血浆维生素静脉搏高营养等。皮下多发脓肿可在门诊治疗一般须静点抗生素3-5天,然后根据脓培养结果或病情决定是否改用抗生素,以及是否将静点抗生素改为口服或肌肉注射。总之,抗生素需要用足量。脓肿有波动时,要及时引流脓液,包括穿刺抽脓或者切开引流。本症病情虽重,但多数经正规治疗预后较好。

参看

症状查询专题

皮肤症状 胸部症状 腹部症状 生殖部位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四肢症状 颈部症状 头部症状 眼睛症状 耳部症状 口腔症状 鼻部症状 头部症状 全身症状按身体部分查询疾病症状
关于这幅图像

点击部位名称可查询更多相关疾病

按症状名称开头字母查询症状: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关于“毒血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