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膜

(重定向自核被膜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Bkd3s.jpg

核膜(nuclear membrane,nuclear envelope)是位于真核生物的核与细胞质交界处的双层结构膜。有时,外膜内质网的一部分相连接。核膜的这种基本结构,可因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异。例如,绿藻类的角丝鼓藻只有一层核膜,但在变形虫和某种脊椎动物细胞中,在核膜内侧则有第三层膜结构,即呈三层结构。另外,涡鞭虫类中的夜光虫有双层膜结构,但核膜上无核孔。在高等真核生物的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变成与小泡和内质网不能区分的几个断片。但到分裂末期,核膜在子染色体群表面重新形成,成为子核的核膜。另一方面,已知许多低等真核生物经过分裂期,其核膜仍然存在,并不消失。

核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每层膜厚约6.5毫微米,两层膜间隙宽约10~30毫微米,两层膜之间的间隙,称核周隙最近发现核周隙中也含有酶。核膜外层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有的细胞中,外膜与粗面内质网膜相连续,因为内质网膜与质膜是连续的,所以核膜间隙似乎与细胞外相通。核膜内层的内表面上,有一层由多肽物质组成的网架,其作用是保持细胞核的形状和附着染色质纤维;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对核膜的破裂和重建有一定的作用。核膜的特殊作用就是把核物质集中在靠近细胞中央的一个区域内,核物质的区域化有利于实现其功能。核膜上还有许多散在的孔,称为核孔,在核孔周围,核膜的内层与外层相连。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核膜并不是完全连续的,有许多部位内外膜互相连接,形成穿过核膜的核孔。核膜对物质有一定的通透性。离子可以通透核膜,比较小的分子,如氨基酸、糖类、鱼精蛋白组蛋白、RNA酶和DNA酶等也可通过。但是,γ球蛋白清蛋白等大分子要经核孔进出细胞核。

关于“核膜”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