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什么叫介入治疗?我们知道,外科治疗,是靠手术暴露后来做的;内科治疗,靠

Bk7n4.jpg

服药;而介入治疗呢,不象完全打开的那种暴露、开放似的手术,同时,也不是一种靠药物来治疗的手术,它介乎于二者之间,所以美国医生给它命名intervention(介入干预的意思),就叫介入者治疗。“介入治疗”就等于“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具体的讲,就是将不同的药物经血管或经皮肤直接穿刺注射入病灶内,改变病灶血供并直接作用于病灶,对于肿瘤是“饿死(堵塞肿瘤血管)+杀死(高浓度的抗癌药物)”肿瘤,对于血栓则是“粉碎血栓+溶解血栓”;还可将不同的材料及器材置于血管或身体其他管道(胆管食管、肠管、气管),恢复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置于血管内则恢复血流、置于胆管则减轻肝内胆汁淤积、置于食管则可改善进食、置于肠管则可恢复肠道的消化功能、置于气管则能改善呼吸。  

目录

介入治疗的优点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一、对于需内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内科治疗优点在于:

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仅可大大提高病变部位药物浓度,还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二、对于需外科治疗类疾病,介入治疗相对与外科治疗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暴露病灶,一般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就可完成治疗,表皮损伤小、外表美观。

2、大部分病人只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麻醉的危险性。

3、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对身体正常气管的影响小。

4、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与外科切除。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一些疾病(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

按器械进入病灶的路径分为: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

血管内介入是指: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医生凭借已掌握的血管解剖知识,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非血管介入是指:简单的讲就是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此外还有使用穿刺针直接经过体表穿刺至病灶供血动脉的治疗方法。暂时被我们归类为非血管介入。  

介入治疗分类

血管性/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什么是非血管性介入治疗

各种经皮活检术、各种非血管性腔道的成形术(包括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胆道等狭窄的扩张和支架)、实体瘤局部灭能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射频消融术)、引流术、造瘘术(胃、膀胱等)瘘栓塞术、输卵管粘堵和再通术、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神经丛阻滞术治疗慢性疼痛等  

什么是血管性介入技术

血管疾病方面: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血管支架溶栓治疗、非血栓性缺血、控制出血(急慢性创伤、产后、炎症静脉曲张等)、血管畸形以及动静脉瘘血管瘤栓塞治疗、下腔静脉过滤器、TIPSS、血管再建、各种血管造影诊断、静脉取血诊断等等。

肿瘤性疾病方面:包括肿瘤的供血栓塞与药物灌注、动脉内照射、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化疗、术前栓塞肿瘤血管、血管作用性药物及酒精等灌注。  

介入放射学

简单地说它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由临床的介入治疗为主轴,介入放射学这门专业学科也随之形成了 。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  

介入放射学的由来和发展

“介入放射学”一词由美国放射学家Margulis首次提出。Margulis敏锐地意识到在放射领域一个崭新的专业正在形成发展中,他撰写的题为《介入放射学:一个的专业》的述评在1967年3月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AJR》上发表,在这篇述评中,他把介入放射学定义为在透视引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特别强调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医师,需要经过介入操作技术、临床技能的培训,并且与内外科医师密切合作。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年,Wallace在《癌症》(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

国内学者对“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这一名称的翻译也多种多样,诸如“手术性放射学”、“干涉性放射学”、“治疗性放射学”、“侵入性放射学”等,也有叫“导管治疗学”的,但现普遍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学”这一名称。我国介入放射学家对这一名称也作了具体的定义。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等)的引导下,对疾病作出独立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治疗属性上是微创的腔内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的特点

介入治疗特点

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目前尚无根 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缺点

1、价格实在昂贵:介入治疗收取的治疗费用相当高,一般没有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的家庭很难承受。一般的治疗费用(不包括药品费用)都在千元以上。

关于“介入治疗”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给介入治疗条目的留言

--Jesse Hua 2020年5月15日 (五) 15:27 (CST)

留言:實體瘤局部滅能術不止這兩項技術而已(經皮穿刺瘤內注藥術、射頻消融術)可以新增加的技術還有1.氦氬刀 2.放射性粒子 3.微波消融 4.微創靶向腫瘤消融 5.光動力治療PDT不要修改或者删除本行-->--Jesse Hua 2020年5月15日 (五) 15:27 (CST)

留言:實體瘤局部滅能術不止這兩項技術而已(經皮穿刺瘤內注藥術、射頻消融術)可以新增加的技術還有1.氦氬刀 2.放射性粒子 3.微波消融 4.微創靶向腫瘤消融 5.光動力治療PDT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