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1902年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输血目前是最为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了,可是,输血的发展历程也是非常艰辛的。请参看相关科普词条“输血,1825”。自20世纪奥地利生理学家Landesteiner发现人类ABO血型以来,ABO血型系统就因为其在临床输血上的重要指导作用,成为最具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可以说,血型的发现,和输血的开展是医学届非常伟大的发现。

奥地利科学家兰特斯泰纳

目录

血型发现的历程

对人类输血的研究始于欧洲。15世纪初,罗马教皇英诺圣特病危,意大利米兰有个名为卡鲁达斯的医生建议输血,他将三个人的血液混合并加入了名贵药草,但是教皇立即窒息而死。从现代的医学观点来看,这样的输血无异于谋杀,然而这毕竟是人类输血的开端。17世纪开始医生们才真正开始用输血的方法救治病人,当时使用羊血,但是病人往往很快窒息,血液也凝结,不能流通,羊和人一起死去。直到100多年后,朗特亚医生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同动物的血液混在一起,会使红细胞发生凝集,才解开了羊血杀人的秘密。但是,对输血来说尤其重要的血型,人类仍未揭开它的面纱,输血仍然被视为禁区。

直到19世纪,输血仍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多人因为输血而出现血液凝集而死亡。多以,虽然有些人因大量失血而需要补充血液,但却不敢随便输血,除非不得已,否则谁也不敢冒这个险。

1897年,奥地利医生卡尔·兰特斯泰纳和往常一样,做他的验尸工作。在他检验的这些病例中,因输血而死亡的不下千例,他对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了。但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输血会得救,而有的人输血反而会死亡呢?

有一次,他在家中为朋友弹奏一曲他所熟悉的钢琴曲,弹着弹着,他突然想到,是否是病人接受的血液有问题呢?人们都认为人类的血液是相同的,如果并非如此呢?他为自己的想法而兴奋。

第二天一早,他便起来开始验证自己的想法。他从20个病人的身上采集血样,想看看哪些能够安全混合。他把每个病人的血液都与其他病人的混合。通过显微镜观察,他发现有些血液一混合便凝结,有些血液却能安全地混合在一起。于是,他将它们分成另一组。并把这两组分别命名为A和B,由此,他得出结论,人的血是不同的,有些血液是互相排斥的。

他继续实验,他发现有些血既不与A凝结,也不与B凝结。他意识到还有一种血,这种血可以安全地输给任何人。他把这一组命名为AB。

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于1902年发表了他的发现。他认为人类的血型分为四种,即A、B、AB、和O。要保障输血的安全,医生必须分别测定病人和献血者的血型。他的这一发现,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后来又有其他科学家发现了MN、P、Rh等十余种血型。经过多年的探索,牺牲了无数的生命,人类终于弄清了血型这一神秘的东西,进入了输血的自由王国。由于红细胞外的糖蛋白决定了人类的血型,故而被称为血型物质,它不仅存在于血液,也存在于人的唾液、汗、尿液中。中国考古学者在长沙马王堆发掘到距今2000年前的女尸,正式用测定血型物质的办法知道,这具千年古尸的血型是A型。

现代输血技术

输血、血型的基础知识

奥地利医生Landesteiner(兰特斯泰纳)提出人类存在着4种血型,即A、B、AB和O型。他是根据在血液中有没有两种抗原中的一种或两种,即他所称的A抗原或B抗原提出的。根据这种推测,他认为A血型的人红细胞表面含有A抗原,在他们的血清中存在着对抗B抗原的B抗体;而B血型的人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血清中存在有对抗A抗原的A抗体;AB型的人红细胞上存在有A和B两种抗原,而在血清中既无抗A的A抗体,也无抗B的B抗体;O型血的人红细胞表面上两种抗原都没有,但血清中同时存在有A和B两种抗体。红细胞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目前已有700多种不同的红细胞血型抗原。除已知的ABO和Rh血型外(这两种最常用),其他如Kidd、Kell、Duffy、Ger-bich等血型抗原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造成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器官移植失败等多种严重后果,所以它们的普及程度远远没有ABO型血那么高。据统计,每年的溶血和输血反应患者超过1%。因此,红细胞血型抗原及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正确鉴别是保证安全输血、避免相关疾病发生的前提条件。

血型的其他问题

血型在人类的遗传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血型决定了其子女的血型,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血型终生不变,但是越来越多的报道和研究表明,人类的ABO血型,在某些疾病或者应激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短暂的变化,这里所谓的血型变异,其实质是血型抗原的改变,最常见于一些白血病、少数癌症、感染、新生儿、老年人及恶液质患者。

这些疾病情况下的血型变异是暂时和不彻底的,待病情好转时可恢复正常,血型的变异的动态观察可以说明病情的加重与缓解。实体肿瘤及血液病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A、B抗原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血型变异,给输血造成一定困难,应加强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确保同型输注。

还有一种血型变异方式,属于长期甚至是永久性的变异。当患者机体造血功能减弱和遭到破坏,说明其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出现问题,在移植他人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后,患者(受者)的血型就可能会改变。尽管这种情况与绝大多数人比较起来只是极小极小的人群,但国内外已经有相当多的接受骨髓移植后受者的红细胞血型变为供者红细胞血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和血液病医院的研究人员曾对30例病人干细胞移植后血型变异及相应输血方法进行了探讨。由于患者移植骨髓干细胞主要通过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进行,故而受者与供者之间ABO血型不合也可移植。移植骨髓后,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功能逐渐退化以致完全丧失功能,其红细胞不断衰亡,而由移植进的供者干细胞代替了造血功能,新生成的血液红细胞白细胞就成为受者血液中的主要成分,其红细胞上的抗原当然发生了变化,成为供者的抗原。其次,受者血清中原有的抗体(血清凝集素)也在逐步消失,于是患者的血型慢慢变为供者的血型。这种情况下,受者的造血功能被移植进的供者的骨髓干细胞完全或大部分替代,因此血型的改变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除非受者自身的造血功能得到恢复,并在造血中占主导地位。

ABO血型

总结

人类很早就开始探索输血应该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可是过程非常艰苦,牺牲了很多病人,后来咱们的伟大的奥地利科学家发现了血型,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输血死亡,有些人得救呢,输血飞速发展。近来又发现人的血型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步一步进展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人类对这些知识一定是更加完善。

参看

参考文献

关于“血型,1902年”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