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疮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臁疮,病名。指生于小腿部之慢性溃疡。亦名裙边疮烂腿。见《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多因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常因局部破损、湿疹及虫咬等原因而诱发。本病生于小腿下三分处臁骨(胫骨)部位。症见初起痒痛红肿,破流脂水,甚则腐烂,皮肉灰暗,脓水清稀,久不收口。应以外治为主,用金黄膏掺九一丹外贴。久不收口者,用夹纸膏加缠缚法,或用细白砂糖撒满,胶布牢贴。如有急性继发感染者,宜清热利湿,用萆薢渗湿汤。相当于下肢慢性溃疡。

目录

疾病简介

臁疮

本病一般发生于小腿下1/3胫骨脊两旁(臁部)肌肤之间的慢性溃疡。明代《外科启玄》称之为裤口毒、裙边疮等。又因其患病后长年不敛,愈后每易复发而称老烂脚,即现代医学的小腿慢性溃疡。多因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所致。局部常有破损或湿疹等病史。证见局部初起痒痛红肿,破流脓水,甚则腐烂,皮肉灰暗、久不收口。  

诊断要点

多发于经久站立工作者,以及有下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 好发于小腿下1/3,踝骨上9厘米的内、外臁部位。 初起时小腿内臁或外臁瘙痒,继而焮红漫肿,后则溃烂,滋水淋漓,日久不愈。疮口边缘增厚,形如缸口,疮面肉色灰白或秽暗,流出污浊臭秽脓水,疮口周围皮肤暗红或紫黑发亮。常并发湿疹,极少数有癌变。  

辨证分析

本病多由经久站立或担物负重,以致下肢络脉失畅,局部气血郁滞,复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腐烂皮肉而成。下肢皮肤受伤,虫咬以及湿疹等,常为诱发因素。其特点是溃疡经久难以收口,或虽经收口,每易因损伤而复发。

本病初起以脾胃湿热表现为主。脾主四肢肌肉,脾胃湿热下注,经络阻滞,气血凝涩,则局部焮红漫肿;热微则痒,热盛则痛,湿盛则肉烂,热盛则肉腐,湿热蕴蒸则痒痛腐烂俱见。湿为阴邪,缠绵胶着,故滋水淋漓,疮腐不鲜。本病病程缠绵,经久难愈,日久气血被耗,脾胃虚弱,则以气血两虚表现为主。气血亏耗,正气不充,滋养乏源,则疮口下陷。气血虚弱,毒滞难化,则疮周皮色紫暗,疮面肉色秽暗,脓水腥臭,并伴神疲体倦,面色失华等脾虚气血虚弱症状。本病以清热利湿,调理气血为基本治疗原则。  

疾病治疗

治宜清热利湿,和营解毒。用萆薢化毒汤;久不愈者,宜补养气血,和营解毒。宜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外用提脓拔毒化腐生肌之药膏外敷。  

疾病护理

护理上,使患足抬高,减少走动,加强营养以促进疮口愈合。  

注意事项

愈合后应避免外伤,引起复发。

参看

关于“臁疮”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