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虚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八虚,人体部位名。指两侧肘、腋、髀、胸等八关节。《灵枢.邪客》:“人有八虚,……以候五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八虚,在《内经》中仅出现在《灵枢.邪客》篇,是专门用于人体部位的术语,是指人体两侧肘、腋、髀、腘八个部位。

“虚”在这里的含义为虚陷、薄弱之处。《内经》认为,这八处部位有五脏真气所过、相应血络所布等,故与五脏联系密切;又为关节屈曲处体表虚陷之地,气血相对薄弱,容易受外邪侵扰,或恶血留止。通过其病候反应,如拘挛、不能屈伸、疼痛等,则可以诊察五脏的病变情况,这就是所谓“八虚以候五脏”(《类经.疾病类》),具体来说,双肘部反应心肺,双腋窝部反应肝,双髀处反应脾,双腘窝处反应肾。

对此,历代的解释中,只有唐代的杨上善、明代的马莳等很少医家能准确把握,特别是杨上善的表达最为贴切:“八虚者,两肘、两腋、两髀、两腘。此之虚,故曰八虚。以其虚,故真邪二气留过,故为机关之室。真过则机关动利,邪留则不得屈伸,故此八虚,候五藏之气也……此八大节相属虚处,乃是……机关之室”(《太素.刺法》)。杨氏以一“虚”字既言体表形态,又论生理特点。

后世其他医家对“八虚”的解释则不甚妥当,如明代张介宾认为“八虚”与《素问.五脏生成》篇“八溪(溪)”同义,为“筋骨之隙”,这是混淆了概念。清代张志聪将其理解为“关节交会之处”、“骨节之交”,其所言大体位置已明,但仍不够确切。也就是说,“八虚”既非直指关节腔,也不代表关节本身,而是由关节屈曲处形成的凹窝(杨上善表达为“虚处”)。

今人对此术语的解读,多含糊地称其为两侧肘、腋、髀、腘八个关节,是不够确切的。“八虚”作为人体部位的术语,多用在临床对疾病的诊察和定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两个需与人体部位的“八虚”相鉴别的概念,一是“八虚之风”,或“八虚风”、“八虚邪风”等,此指由八个位而来的非当令之风(邪气),与四时“正风”相对。一是《太素》提到的:“凡有八衰:一曰,血气虚浊,谓当脉血气虚也……八曰,理无烟垢。有此八虚,所以贼邪深入,令人卒病也”,此“八虚”当指八种虚损。

【始见文献】《灵枢.邪客》

【文献选录】

1.《灵枢.邪客》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脏。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干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

(编者按:《灵枢.邪客》内容,后世还载于《针灸甲乙经》、《针灸问对》、《医学纲目》、《针方六集》、《景岳全书》、《经络全书》、《理瀹骈文》、《内经评文》等。)

2.伤寒杂病论.寒病脉证并治》(桂林古本)

寒之为病,肾先受之,其客于五脏之间,脉引而痛。若客于八虚之室,则恶血住留,积久不去,变而成著,可不慎欤!

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

寒病,两胁中痛,寒中,行善掣节,逆则头痛耳聋脉弦而沉迟,此寒邪乘肝也,小柴胡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腋急痛,不能转侧,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甘草汤主之。

寒病,胸胁支痛,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时发眩,仆而不知人,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

寒病,腹满肠鸣,食不化,飱泄,甚则足痿不收,脉迟而涩,此寒邪乘脾也,理中汤主之。其著也,则髀枢强痛,不能屈伸,枳实白术茯苓甘草汤主之。

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口唾涎沫,耳聋,嗌干,此寒邪乘肺也,脉沉而迟者,甘草干姜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内痛,转侧不便,枳实橘皮桔梗半夏生姜甘草汤主之。

3.《针灸甲乙经.八虚受病发拘挛》卷十

黄帝问曰:人有八虚,各以何候?岐伯对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此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由,是八邪气恶血因而得留,留则伤筋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

暴拘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主之。腋拘挛,暴脉急,引胁而痛,内引心肺,譩譆主之。从项至脊,自脊以下至十二椎,应手刺之,立已。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引之,可令立快矣。

4.《太素.刺法》卷二十二

黄帝问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岐伯答曰:以候五藏。(八虚者,两肘、两腋、两髀、两腘。此之虚,故曰八虚。以其虚,故真邪二气留过,故为机关之室。真过则机关动利,邪留则不得屈伸,故此八虚,候五藏之气也。平按:各何以候袁刻作各以何候,曰上袁刻脱答字。)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两肘,肺脉手太阴、心脉手少阴二脉所行,故肺心有邪,肘为候也。)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两腋胁下,肝气在中,肝有邪,腋为候也。)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足太阴脉,循股内前廉入腹,故脾有邪,髀为候也。)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脉足少阴,出腘内廉,故肾有邪,腘为候也。)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因不得住留,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此八大节相属虚处,乃是□□之动□机关又□□□□□□□□□□机关之室。痀,其俱反,曲脊背偃也。平按:因不得住留《灵枢》作固不得住留。故痀挛《灵枢》作故病挛也。)

5.《灵枢注证发微.邪客》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此明言八虚之可以候五脏也。八虚者,即下两肘、两腋、两髀、两腘之间,由五脏内虚,以致虚邪客之而为病也。肺之经脉,自胸之中府,以入两肘之侠白等穴;心之经脉,自肘上极泉,以行于少海等穴,故肺心有邪,其邪气当流于两肘也。肝之经脉,自足大指之大敦,以行于腋下之期门等穴,故肝有邪,其邪气当流于两腋也。脾之经脉,自足大指之隐白,以行于髀之血海等穴,故脾有邪,其邪气当流于两髀也。肾之经脉,自足心涌泉,以行于腘之阴谷等穴,故肾有邪,其邪气当流于两腘也。(膝后曲处为腘。)凡此八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脉之所游,非邪气恶血可以住留之所,若住留之则经络伤,而骨节机关不得屈伸,其病当为拘挛矣。其始也,由五脏虚而邪气流于八所;其既也,即八所而可以候五脏,故曰八虚可以候五脏也。】

6.《类经.经络类.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卷八

诸脉者皆属于目,【大惑论曰: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口问篇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海,故诸髓皆属之。】诸筋者皆属于节【筋力坚强,所以连属骨节,如宣五气篇曰:久行伤筋,以诸筋皆属于节故也。】诸血者皆属于心【阴阳应象大论曰:心生血,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故诸血皆属于也。】诸气者皆属于肺【调经论,本神篇,皆曰肺藏气,五味篇曰: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此诸气之皆属于肺也。】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四支者两手两足也,八溪者,手有肘与腋,足有骻与腘也,此四支之关节,故称为溪,朝夕者,言人之诸脉髓筋血气,无不由此出入,而朝夕运行不离也,邪客篇曰:人有八虚,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即此之谓,一曰朝夕,即潮汐之义言人身气血往来,如海潮之消长,早曰潮,晚曰汐者亦通】。

7.《类经.疾病类.八虚以候五藏》卷十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何以候。【八虚,即《五藏生成篇》所谓八溪也,是皆筋骨之隙,气血之所流注者,故曰:八虚。】岐伯答曰:以候五藏。【谓可因八虚以察五藏之病。】

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流于两肘【人之五藏,惟肺与心居于鬲上,其经属手,脾肝肾俱在鬲下,其经属足,故肺心有邪,乘虚而聚,其气必留于二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次之。】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肝与胆合,其经自足而上,皆行胁腋之间,故肝邪乘虚而聚者,其气当流于两腋,即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间者,知为脾经之病,髀,并米切,又音比。】

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两腘者,知为肾经之病,腘音国。】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机,枢机也,关,要会处也,室,犹房室也,凡此八者,皆气血之所由行也,正气居之则为用,邪气居之则伤经络机关,而屈伸为之不利,此八虚可候五藏也。痀音枸。】

8.《素问集注.刺禁论》卷六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肘中、手太阴天泽穴也。内陷者。不能泻出其邪。而致气归于内也。气不得出。则血不得散。故不能屈伸也。按《灵枢经》云:肺心有邪,其血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脉之所游,邪气恶血,故不可留住,留住则伤络脉骨节,机关不得屈伸而病挛也。)

9.《灵枢集注.邪客》卷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不得屈伸,故病挛也。【此言五脏之血气。从机关之虚。出于肤表。与营卫宗气之相合也。《九针》章曰。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两肘两腋两髀两腘。乃关节交会之处。心脏之神气。从此而出。如五脏有邪。则气留于此。而不得布散矣。正气之所过谓五脏之经脉。各从此而经过。邪气住留。则伤经络。谓邪在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伤经络矣。此言机关之室。在于骨节之交。五脏之血气。从此而出于分肉皮肤。不涉于血脉也。故五脏有邪。则气留于此。如外感于邪气。恶血留滞于此。则骨节机关。不得屈伸而病挛也。按本篇论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而宗气贯心脉而行于脉中。从手太阴而行于脉外。卫气日行于皮肤分肉。夜行于五脏之阴。而五脏之气。又从机关之虚。外出于肤表。此形身脏腑之气。游行于外内。而交相出入者也。至于皮肤经脉之血气。屈折于外内之间。出入于本标之处。皆借邪客。以明正气之流行。乃修身治民之大张本也。】

10.《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病机》卷中

【灵】人有八虚。各何以候。曰以候五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肺脉自胸之中府。入肘之侠白等穴。心脉自腋之极泉。行肘之少海等穴。)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肝脉布胁肋。行腋下期门等穴。此独作流。余皆留字。)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脉上膝股内前廉。《经筋篇》。上循阴股。结于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膝后曲处。肾脉上出腘。出内廉。)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病挛也。(《邪客》)

11.《素问识.五藏生成》.卷二

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张云:四支者,两手两足也;八溪者,手有肘与腋,足有骻与腘也,此四支之关节,故称为溪。朝夕者,言人之诸脉髓筋血气,无不由此出入,而朝夕运行不离也。邪客篇曰:人有八虚,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即此之谓。一曰,朝夕,即潮汐之义,言人身血气往来,如海潮之消长,早曰潮,晚曰汐者,亦通。吴云:朝夕,会也,古者君臣朝会谓之朝,夕会谓之夕。谓脉髓筋血气五者,与四支八溪,相为朝夕,而会见也。简按张前说似允当。盖溪者,筋骨罅隙之谓。王充论衡云,投一寸针,布一丸之艾,于血脉之溪,笃病有瘳。】

12.《灵枢识.邪客》卷六

八虚。【张云。即五藏生成篇。所谓八溪也。是皆筋骨之隙。气血之所流注者。故曰八虚。】

凡此八虚者(止)病挛也。【甲乙。赵本。张本。病、作痀。是。张云。机、枢机也。关、要会处也。室、犹房室也。凡此八者。皆气血之所由行也。正气居之则为用。邪气居之则伤经络机关。而屈伸为之不利。此八虚可候五藏也。简案、▲、说文。曲脊也。即拘挛之义。】

13.《针灸逢源.灵枢邪客》卷一

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留”,当作“流”,下同);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间,故邪气留于髀跨者,为脾经之病);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痀挛也(两肘、两腋、两髀、两腘,皆筋骨之隙,气血之所流注者,故曰八虚。正气居之则为用,邪气居之则伤经络机关,而屈伸不利。此八虚可候五藏也。机,枢机也。关,要会处也。室,犹房室也)。

本词条编辑出处:赵京生教授《针灸理论概念术语通典》(本条作者:刘兵)

关于“八虚”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