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经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黄庭经》,道教经典。分《上清黄庭内景经》和《上清黄庭外景经》。后书早于前书。另有《黄庭中景经》,一般言《黄庭经》不包括此书在内。据道教释义,黄者中央之色,喻“中央”;庭者四方之中,阶前空地,喻“中空”。黄庭之景,意谓道教内修功夫之中空景象。该经为上清派重要经典,全真道功课之一。教内誉为“寿世长生之妙典”。该经以古道经中人身脏腑各有主神之说为本,结合古医经脏腑作用理论,以七言韵文形式,阐述道教内修医理根据,强调固精炼气,提示长生久视要诀。

作者与传本

黄庭经》作者,传说殊多。或谓晋女道士魏华存研审民间草本后所撰,或谓道士口授,魏氏记录而成。《黄庭经》始见于东晋《抱朴子内篇.遐览》和《旧唐书.经籍志》之著录。据今人王明考证:汉魏之际,黄庭思想已渐流行,认为《内景》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本《内景》之旨,于东晋咸和年间问世。但也有《外景》成书于晋初,《内景》由此推衍而成之说。

《黄庭经》传本甚多,《崇文总目》著录共8种,《通志.艺文略》道家类黄庭门著录,30部,57卷。《内景》不分卷,36章,或分3卷,36章。《外景》3卷,不分章,或分为上部经第一、中部经第二、下部经第三等。另有《黄庭中景玉经》系晚出之作,《通志略》、《宋史.艺文志》著录,通常不列于黄庭门之内。

《黄庭内景玉经》

继承汉代五脏神之说,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谓各有“八景神”,称“八景二十四真”。在《至道章》第七与《心神章》第八共载十三神,即面部七神(发、脑、眼、鼻、耳、舌、齿),中部六神(心、肺、肝、肾、脾、胆),均各有姓字,服色、长短,谓存思诸神,能洞观自然,养精炼气,乘云飞仙。《内景》并谓人有“三黄庭”、“三丹田”。认为脑(上丹田、上黄庭)为精根,百神之主,头有九宫,主神特多。称心(中丹田、中黄庭)为生之本,神之处,脏腑之元,能适寒热,和荣卫,调血脉下丹田(又名关元命门)在脐下,男藏精、女藏胎,乃人命之根本,阴阳之门户,“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指存神下丹田可固守精气:脾为下黄庭,可纳百谷、供营养,为五脏之枢。《内景》强调“积精累气”,“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认为惟“积精累气”才是存思黄庭,炼养丹田,固精全气,固气还精内修之要诀。

“内景”修炼须诵咒语,“礼祝毕,正坐向东临目内想身神形色、长短大小,呼其名字”;谓不修此法,则真神不守,无益于延命。

《黄庭外景玉经》

内容与“内景”相类。主张“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自乐何思虑”而长生久视。认为黄庭包含了元精、元气、元神,乃人之根本,惟恬淡无为,内观于心,才能精至黄庭、气归黄庭、神入黄庭、病邪自去。

“外景”修炼强调调息、藏精、咽津。调息即呼吸“太和阴阳气”;藏精即断欲,“长生要妙房中急,弃捐淫欲专守精”,言断欲方能固精炼气。认为津液为五脏之精华,咽津才能“通我精华调阴阳”。

东晋以来,研诵《黄庭经》之风极盛。至唐,黄庭之学弥昌,历代诠释之士,不乏其人,通行的有梁丘子与务成子的注本,均收入《正统道藏》。清董德宁撰《黄庭经发微》,将其与《道德经》、《参同契》并列。

关于“黄庭经”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