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解颅,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又名囟开不合、囟解。指小儿到一定年龄,囟门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解以致囟门较正常为大,或可见囟门部稍稍隆起。正常小儿的颅骨缝,大都在出生六个月间时,开始骨化后囟在二至四个月时闭合,前囟在一岁至一岁半时闭合。如延迟不合,多由父母精血不足,以致小儿先天肾气虚弱,不能充养脑髓而成。多见于脑积水佝偻病病症。治宜培补气血,滋肾充髓。用《医宗金鉴》扶元散内服;或用六味地黄丸久服。外用封囟散,以猪胆汁调匀,摊纱布上贴于囟门。针灸:取肾俞气海大杼三阴交复溜足三里解颅

以小儿囟门应合不合,反而宽大,颅缝裂解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多见于6个月~7岁的小儿。

解颅多由小儿先天不足,肾气虚弱,不能生髓养骨,骨之生长受阻,或脾骨虚弱、运化失常,清阳不升等引起。常见证型有:①肾精亏损型解颅。证见囟门不合,头颅增大 ,头皮光急,神情呆滞,面色白,白睛多而目无光采,身体瘦弱舌淡苔少,脉细弱。治宜补肾益精,方用补肾地黄丸等。②肝肾阴虚型解颅。证见前囟宽大,颅缝裂解,目珠下垂,手足心热烦躁不安脉细数。治宜平肝益肾,方用知柏地黄丸等。③脾肾两虚型解颅。证见颅缝裂开不合,白睛多而目无神采。头皮光亮,身体羸瘦,纳呆便溏,神情呆滞,肢冷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等。

解颅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又名囟开不合、囟解。指小儿到一定年龄,囟门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解以致囟门较正常为大,或可见囟门部稍稍隆起。正常小儿的颅骨缝,大都在出生六个月间时,开始骨化后囟在二至四个月时闭合,前囟在一岁至一岁半时闭合。如延迟不合,多由父母精血不足,以致小儿先天肾气虚弱,不能充养脑髓而成。多见于脑积水佝偻病病症。治宜培补气血,滋肾充髓。用《医宗金鉴》扶元散内服;或用六味地黄丸久服。外用封囟散,以猪胆汁调匀,摊纱布上贴于囟门。针灸:取肾俞气海大杼三阴交复溜足三里

多见于脾肾亏虚,发育不良所致。

关于“解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