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脾病,泛指脾脏各种病证。《内经》曾载述脾风脾热脾疟脾咳太阴呕吐泄泻脾胀脾疸脾痹脾心痛、太阴腰痛脾疝等多种病证,后世临床文献又有较多的补充。脾为后天之本,职司运化,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受水谷之精气以充养五脏及人体各部,为生化之源。前人有饮食劳倦伤脾或外邪伤脾之说,病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阳虚衰,中气下陷,或脾失统摄等较为常见。临床上当分虚实寒热以决定治法。《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瘛,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齐(即“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太平圣惠方.脾脏论》:“夫脾者,……若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气盛则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喜噫吞酸,食则呕吐,气逆霍乱腹痛肠鸣,时自泄利,四肢沉重,常多思虑,不欲闻人声,多见饮食不足,诊其脉沉细软弱者,是脾虚之候也。”又云:“夫脾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心胸烦闷,唇焦口干身热颊疼,体重不能转侧,语声沉而心急,咽喉痛而不利,舌本肿强,口内生疮,腹胁胀满,不得安卧,梦多见歌乐,四肢怠惰,诊其脉紧实者,是脾实之候也。”李时珍将脾病分为本病和标病。他说:“脾藏智属土,为万物之母。……本病,诸湿肿胀痞满噫气,大小便闭黄疸痰饮,吐泻,霍乱,心腹痛,饮食不化;标病,身体胕肿重困,嗜卧,四肢不举,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九窍不通,诸痉项强。”(《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沈金鳌提示脾病治法,“务使三焦气流转和通,则土润而升,不忧其燥。而火气不得病之,土健而运,不忧其湿,而水气亦不得病之矣”(见《杂病源流犀烛.脾病源流》)。故脾病治法虽多,但以健脾利湿补中益气温阳运脾、升阳摄血较为常用。选方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大建中汤、杨氏还少丸五苓散胃苓汤实脾饮等。参见脾病各条。

关于“脾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