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地黄饮子用于主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本方由干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肉苁蓉石斛、炮附子五味子肉桂白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诸药组成。用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舌苔浮腻,脉沈迟细弱之喑痱证。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本方主治喑痱证。“喑”指舌强不能言;“痱”指足废不能用。其证由下元虚衰,虚火上炎,痰浊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故刘河间选用滋补肾阴的干地黄为主。王晋三曰:“饮,清水也。方名饮子者,言其煎有法也”。陈修园曰:“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降逆。”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  

地黄引子的制备及功用

地黄饮子--《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生地黄汁30毫升,芦根15克,生麦门冬25克(去心),人参15克,白蜜15毫升,橘皮10克,生姜15克。

【功能主治】主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芜荑、面、炙肉、荞麦面、猪肉大蒜、粘食及生冷食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地黄饮子--《简易方》引《家宝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别名】生地黄饮子(《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 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消渴口燥咽干,面红心烦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煎取120毫升,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地黄饮子--《准绳.幼科》卷一

【处方】生地黄2钱,赤芍药2钱,羌活(去芦)1钱,当归(去芦)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满身生疮。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丸散膏丹集成》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酒、面、五辛之物。

【摘录】《准绳.幼科》卷一

地黄饮子--《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别名】生地黄饮子、生津地黄饮子、地黄饮

【处方】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消渴咽干,面赤烦躁,阴虚火炎,阳明苑热。

【用法用量】生地黄饮子(《得效》卷七)、生津地黄饮子(《证治宝鉴》卷四)、地黄饮(《医林篡要》卷四)。

【摘录】《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地黄饮子--《伤寒总病论》卷六

【处方】地黄汁1碗,藕汁1碗,生姜汁1盏。

【功能主治】小产后,其恶露被热蒸断不行;亦治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令和暖,分-4次温服。微有寒,煎20沸服之。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

地黄饮子--《外台》卷三十五引《广济方》

【处方】生地黄汁3合,生姜汁3合,诃黎勒4分(末),白蜜1匙。

【制法】上相和调匀。

【功能主治】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广济方》

地黄饮子--《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生地黄汁6合,芦根1握,生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8分,白蜜3合,橘皮6分,生姜8分(一方云生姜汁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热,呕逆不下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芜荑、生冷面、

关于“地黄饮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