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痰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口舌痰包,病名。系指舌下生痰包,绵软不硬,作痛不安,甚或流出黄痰的病证。故又名舌下痰包。本病之病因《外科正宗》卷四认为是:“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而成。”治宜清热化痰,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可与重舌条互参。

目录

口舌痰包的原因

口舌痰包是因痰湿流聚于口舌所致。以门腔或舌下出现圆滑柔韧囊肿为主要表现的痰包疾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学所指舌下腺囊肿口腔粘液腺囊肿。

口舌痰包的诊断

1.自觉症状不明显,可在口腔或舌下病变部位有异物结滞感或轻微胀感;痰包较大时可影响言语、饮食;痰包因破裂后流出粘液,但不久又复发。

2.发生于口腔者,可见于上唇下唇、颊、舌侧肌膜。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或呈浅蓝色,表面光滑,如蚕豆或花生米大小,触之不痛,有波动感,刺破后流出粘液。

3.发生于舌下者,肿物多位于一侧,呈淡蓝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如鸽蛋大小,触之不痛,有波动感,穿刺有蛋清样液体。痰包过大时,可将舌体推向对侧。

口舌痰包的鉴别诊断

1.重舌:起病较急,多在舌下一侧,呈局限性红肿疼痛明显,后期可溃破流脓。

2.舌下血管瘤:肿物多位于舌下连及两侧,表面暗红,血丝相裹,按之硬肿如木,可呈缓慢进行性增大。

3.舌下肉瘤(脂肪瘤):肿物多位于舌下,连及两侧,表面淡白或淡黄,按之微软无波动感。

1.自觉症状不明显,可在口腔或舌下病变部位有异物结滞感或轻微胀感;痰包较大时可影响言语、饮食;痰包因破裂后流出粘液,但不久又复发。

2.发生于口腔者,可见于上唇下唇、颊、舌侧肌膜。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无色透明或呈浅蓝色,表面光滑,如蚕豆或花生米大小,触之不痛,有波动感,刺破后流出粘液。

3.发生于舌下者,肿物多位于一侧,呈淡蓝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如鸽蛋大小,触之不痛,有波动感,穿刺有蛋清样液体。痰包过大时,可将舌体推向对侧。

口舌痰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针灸疗法 初起应急泄其热,用三棱针刺出恶血,或针金津玉液2穴,约5分处,出血,然后用淡盐水漱口,再吹冰硼散。也可针刺少商合谷2穴,强刺激,不留针。

2、滴点疗法

取位:舌

操作方法:取土牛膝根(鲜者)30克,清水冲洗干净,捣烂取汁滴鼻。l个鼻孔3滴,l次只滴1个鼻孔,两鼻孔轮流滴。每天3-5次。

参看

关于“口舌痰包”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