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辨经络部位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医学电子书 >> 《中医外科学》 >> 总论 >> 外科诊法 >> 辨经络部位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目录

依据疾病所患部位和按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可以推求疾病所属何经,从而根据各种情况,结合循经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一、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头顶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

面部、乳部属足阳明胃经乳房胃经,乳外属足少阳胆经乳头足厥阴肝经)。

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手、足心手心手厥阴心包经;足心属足少阴肾经

背部总属阳经(因背为阳,中行为督脉之所主,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

臀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

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

腹部总属阴经(因腹为阴,中行为任脉之所主)。

其他如生于目部的为肝经所主;生于耳内的为肾经所主;生于鼻内的为肺经所主;生于舌部的为心经所主;生于口唇的为脾经所主。

二、十二经络气血的多少

手足十二经脉有气血多少之分,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多气少血之经。

临床根据疮疡所发部位和经络的不同,可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治法或一些引经药物。凡外疡发于多血少气之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发于多气少血之经,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注重行气,注重滋养;发于多气多血之经,病多易溃易敛,实证居多,故治疗时注重行气活血。如乳痈所患部位属足阳明胃经,治宜行气通乳瘰疬属足少阳胆经,治宜行滞、滋养。结合经络辨证选用一些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患处,以提高疗效。如手太阳经用黄柏藁本足太阳经用羌活手阳明经用升麻石膏葛根足阳明经用白芷、升麻、石膏,手少阳经用柴胡连翘地骨皮(上)、青皮(中)、附子(下),足少阳经用柴胡、青皮,手太阴经用桂枝、升麻、白芷、葱白足太阴经用升麻、苍术白芍,手厥阴经用柴胡、丹皮足厥阴经用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手少阴经用黄连细辛足少阴经用独活知母、细辛。

32 辨溃疡形色 | 辨善恶顺逆 32
关于“中医外科学/辨经络部位”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