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临界频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闪烁临界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增加闪烁光的间断率,当刚将其看成是稳定光时的频率。简称 CFF。用一个有黑白扇形组成的圆盘就能测定CFF。让被试注视圆盘,逐渐增加圆盘的旋转速度,直到把闪烁着的圆盘刚刚看成均匀的灰色盘时,圆盘的旋转速度──周数/秒就是CFF,单位名称为赫。
  许多研究表明,人眼的CFF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闪烁光的亮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中等亮度范围内,CFF随亮度的提高可以从5赫增加到55赫。CFF和亮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这就是费里-波特定律。当闪烁光的频率高于CFF时,人眼产生融合的感觉,这种感觉与整个周期都是均匀一致的稳定光所产生的感觉一样。这时只要闪烁光的平均亮度和稳定光的亮度相同,人眼就不能区分它们。这就是塔尔伯特-普拉托定律。

当闪烁频度低于CFF(约10赫)时,发生明度增强效应,即这种闪烁光看来要比相同亮度的稳定光亮些,这时CFF也随闪光照射视野区域的扩大而增加。此外,闪烁光所刺激的网膜部位、眼的适应、背景、闪烁光的波形、波长等以及一些非视觉方面的因素,如被试的年龄、练习、注意程度等都影响CFF。
  一个人能看到的闪烁频率越高,他的视觉分辨能力就越强。闪烁临界颇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状态。因此,CFF可以作为研究药物影响、特殊环境、疲劳应激等的手段。

关于“闪烁临界频率”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