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 导航, 搜索

(mulberry),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落叶乔木,偶有灌木。叶为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均有野生桑生长,以亚洲最多。栽培桑的分布与蚕业有密切联系,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印度、苏联等国。中国是栽桑养蚕最早的国家。远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已有僲(桑)字出现;战国青铜器上有提筐采桑的图纹,《孟子》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之说,均证明中国栽种和利用桑树之早。1986年全国桑园面积为36.1万公顷(台湾未列入统计),其中浙江、江苏、广东、四川4省最多。

目录

形态特征

自然生长的桑树树龄可达千年以上。栽培桑常修剪成各种不同的树形。实生苗主根明显,压条和扦插苗无明显主根。根系主要分布在40厘米的土层内,少数根能深入土中 1米至数米。腋芽一般当年不萌发。桑树落叶休眠后的冬芽,颜色褐、深褐或灰白,形状三角形、长三角形或椭圆形等,因品种而异。冬芽于翌年春萌发长成芽叶。芽叶长到3片左右时不再生长的,称止芯芽;继续生长的,称生长芽。枝条下部不萌发的芽,称休眠芽,当其被隐没在树皮内时,又称潜伏芽。伐条或截干能促使休眠芽或潜伏芽萌发生长。枝条初生时称新梢,皮绿色;入秋后呈黄褐、深褐或灰褐等颜色。枝条有直立、开展或垂卧等形态,其长短粗细、节间稀密、发条数多少等,均与品种有关。

桑树的叶互生。形态因品种不同而异,有心脏形、卵圆形或椭圆形等;裂叶或不裂叶;叶缘有不同形状的锯齿;叶基呈凹形或楔形;叶尖锐、钝、尾状或呈双头等。叶片的大小厚薄除与品种有关外,还因季节及肥水情况而有不同,一般春季叶形小,夏秋季叶形大;肥水充足时叶大而厚。

桑树的花单性,偶有两性花;葇荑花序;雌雄同株或异株。花柱有长短之分,柱头2裂,有茸毛或突起,是桑树分类依据。果实为多肉小果,聚集于花轴周围成聚花果,称桑椹。成熟桑椹紫黑色,偶有白色。内含扁卵形、黄褐色种子。

生长特性

桑树在12℃以上时萌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20℃以下生长缓慢。光照充足时枝叶生长健壮,叶色深,叶肉厚,产量高。土壤的适宜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80%,以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地下水位在 1米以上、pH接近中性的土壤为宜。

冬芽萌发后,其枝叶生长随气温升高而加快。在正常情况下,每3~4天可抽长新叶1片。中国江苏、浙江地区的桑园,一般在 5月下旬采收全部桑叶饲养春蚕,然后剪去枝条,称夏伐。此时桑树光合作用暂时中断,引起须根枯萎。7~10天后桑树重新萌芽,同时根部再生新的须根,进入夏秋期后新叶可继续生长至秋末,然后落叶休眠。一般夏秋期采叶养蚕3~4次。经过夏伐的桑树,一年中形成春期和夏秋期两次生长高峰,其中春期生长量约占全年总生长量的1/3,夏秋期约占2/3,桑园的肥培管理多根据这一特点进行。

分类

桑属有30多个种,中国生产的有15个种和1个变种。可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①雌花花柱明显,柱头有突起。如蒙桑(Morus mongolica)、鬼桑(M.mongolicavar.diabolica)、川桑(圆叶桑,M.notabilis)、山桑 (M.bombycis)、唐鬼桑(M.nigriformis)和瑞穗桑(M.mizuho)。②花柱明显,柱头有毛。如鸡桑(M. aus- tralis)。③花柱不明显,柱头有突起。如长果桑(M.laevigata)、鲁桑(M.multicaulis)白桑(M.alba)黔鄂桑(长穗桑,M.wittiorum)和天竺桑(M.serrata)。④花柱不明显,柱头有毛。如黑桑(M.nigra)、华桑(葫芦桑(M.cathayana)、广东桑(M.atropurpurea)和滇桑(M.yunnanensis)。

中国桑品种有1000多个,其中主要的栽培品种多属于鲁桑、白桑、广东桑 3个系统。①鲁桑系。一般树冠开展,枝条粗短,棕色,叶形中等,叶肉较厚,硬化较迟,耐寒耐旱性较强。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安徽等地。江浙地区普遍栽培的湖桑也属鲁桑系统。②白桑系。一般枝条细长,皮色紫褐,节间较长,叶形较大,硬化迟,叶质优良。主要分布在山西、辽宁、新疆等地。原产四川嘉定(今乐山县)的嘉定桑也属白桑系统。③广东桑系。多用种子繁殖,性状较为复杂。一般再生能力强,耐剪伐,适用于一年中多次收获。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

参考

关于“”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