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肯野现象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亦称浦肯野效应。系指在不同的适应状态下对有色光的视觉灵敏度不同的现象。在明适应时对红色和橙色看起来较亮,而在暗适应时则对蓝色光看起来较亮。从划出的光谱亮度曲线来看,明适应时的极值在该曲线的560毫微米左右,而暗适应时其极值则推移到510毫微米。这是因为明适应时视锥细胞起作用,而随着逐渐暗适应变为视杆细胞起作用的缘故,这种现象是二元学说的有力证据。因此如果以纯中心视只求中央窝的视觉灵敏度时,则看不到这种现象。暗适应时的相对光谱亮度曲线与作为杆体视物质的视紫红质的光谱吸收曲线大体是一致的。在其它脊椎动物身上,也可以用视网膜的b波和视神经纤维的峰电位作为指标来证明浦肯野现象的存在。

具体说浦肯野现象就是当人们从锥体视觉向棒体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不同的变化。

关于“浦肯野现象”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