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由于义务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的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其结果是:在现行的城乡政策框架下,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在此,我们将这一群体称为“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教育成为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

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流动儿童的教育成为了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

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教育已经越过了极度短缺、贫困的状态,教育外部环境和硬件条件明显改善,教育问题正在从外部问题转向以内部问题为主,由硬件建设转为以软件的更新、提升为主。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在这一背景下,长期为教育贫困所掩盖的各种教育自身的问题开始显露。

而其中,在农村基本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最为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尽管国家已经确立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仍然有相当多的流动儿童难以进入公办学校。2005年底,北京市打工子弟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为62%。上海市的这一比例2006年为50.7%。武汉市的这一比例2006年已达81.5%,可能是全国最高的。同时,打工子弟初中后的教育问题也已经出现。由于初中后教育不是义务教育,政府没有保障的责任;而且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更大,费用更多,如何应对、解决已成为重大问题和难题。

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难以很好解决的制度性原因,是由于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造成的割裂,使得农民工群体难以享受居住地政府的公共服务。这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加以解决。关键是要突破目前以户籍为主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居住地为依据的管理体制,从而为居住于本地区的非户籍人口(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视为地方政府的本职工作,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农民工子弟提供教育机会。

关于“流动儿童”的留言: Feed-icon.png 订阅讨论RSS

目前暂无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动作
导航
推荐工具
功能菜单
工具箱